最美爱情 相思之乡
——千年风雨话青堆,新石器时代的青堆遗址
谈起封丘,它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县,风光优美、生态宜居的长寿之乡,特色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和谐福地。其实它还有另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身份——相思之乡,今天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一个可歌可泣的凄美爱情故事。
封丘县城东北16公里处的封丘县留光镇青堆村,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青堆遗址”。据历史记载,该遗址曾高出地面约4米,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在对这片遗址的发掘中,人们找到的遗物有石器、灰陶(条纹、方格纹)和俑腿。在1978年的发掘中,人们又在此发现了蚌镰、陶罐、陶瓮。青堆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在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名列榜单之中。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千古歌颂的凄美爱情故事。传说战国时期,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来到青堆,途中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心怀恶念。为了能看到她,就令人在青堆村东头筑起一座高台(青陵台)望之。宋康王差人访问其家,乃知是宋康王舍人韩凭(又称韩朋)之妻息氏(又称贞夫),宋康王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韩凭夫妇不从,韩凭在台下自杀,息氏投台而死。韩凭夫妇死后,宋康王命人将他们夫妻分葬于大路两旁,不准合墓。后两墓各生一棵梓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连理枝”一词便是由此而来。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
悠悠青陵台、蔚蔚相思树,发生在封丘县留光镇青堆村的韩凭与息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传奇,两千年来承载着人们对爱情的终极追求,为我们民族贡献了“相思树”“连理枝”“比翼鸟”“青陵台”等著名的爱情符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白头吟》里,有“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的句子。白居易则是把韩凭、息氏的故事化入了《长恨歌》中,写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名句。
供稿人:王嘉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89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19年7月12日,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勇淑英老师,在与勇淑英老师的谈话过程中不难感受到她的耐心与细腻,通过这一采访,队员们也懂得了什么叫做精益求精,……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奋与劳累中终于画上了句号。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期间,我们参观博物馆,探索紫砂壶的历史回忆;采访从业者,了解紫砂壶行业的发展与传承;……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1日上午十时许,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探寻紫砂壶工艺非遗文化小分队抵达江苏无锡宜兴市丁蜀镇,在中午稍作整顿之后,下午两点小队成员前往中国紫砂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风雅一角……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赴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参观范家壶庄。范家壶庄是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创办的。范氏家族从清朝乾隆年间即开始在西望村扎根做紫砂……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访了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西望村是中国紫砂第一村,村中80%的居民从事紫砂茶壶和雕塑的制作,几乎可以说“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村庄街……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一行7人,奔赴江苏无锡,启动为期10天的“走访非遗寻找匠人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实践团抵达中国紫砂博物馆,重……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紫砂文化精神内涵和对优秀的传统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对研究院级美术大师勇淑英老师进行了采访。工作中的……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崔老师关于紫砂文化及其发展为队员进行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财富。而宜兴紫砂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艺术魅力……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