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清华大学赴云南普洱调研茶产业扶贫“古语茶香”支队来到实践调研最后一站——澜沧县下辖翁基古寨和糯岗傣族水寨。两个古村落致富脱贫的发展思路都是“茶叶+旅游+文化”,在发挥茶叶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真正做到了“茶产业+文化”的致富新思路。
上午支队来到了景迈山古茶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林片区之一大平掌古茶林,司机为我们介绍了茶林面积、茶树历史、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情况。景迈山古茶林共有1230.63公顷,古茶林和林下生态系统是景迈山世世代代居民早期发展的森林采集、狩猎混合经济的残留,是大叶茶茶种所需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平掌古茶林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蕴含着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对茶林景观的塑造。
支队在景迈山古茶林 赵宇鹏摄
之后支队一行人来到翁基古寨和糯岗傣族水寨。两个村落都保留有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和原始古村落原貌,民居建筑独具特色,原生态民族文化引人入胜,旅游资源价值较高。翁基古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茶产业,糯岗傣族水寨则主要发展长寿文化、水文化旅游,但茶叶和旅游在两个村庄不是割裂开的,二者相辅相成,为产业发展注入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延伸了产业价值,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糯岗傣族水寨 徐佳伟摄
在古寨参观过程中,我们随机挑选了两户人家进行入户采访,两户人家生活都比较富足,拥有三四十亩的茶林,他们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对茶叶进行深加工,以个体户形式完成茶叶产销,茶叶深加工带来的增收均为自己所有。据受访村户介绍,除特殊原因致贫外,村里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支队在翁基古寨调研采访 沈方垠摄
支队最后采访到了芒景村前党总支书记南康。南康书记介绍道,景迈山茶叶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中国有机、欧盟有机和美国有机双重认证,符合景迈山普洱茶标准和生态茶叶标准。景迈山普洱茶重视诚信联盟建设,企业必须保证每年的检测结果合格。当地茶叶有严格的保护、生产和加工标准,政府对乱采茶现象进行严格控制,禁止施用农药化肥,禁止外来茶叶混入景迈山茶叶以次充好。此外,为了保持景迈山普洱茶的品质,茶农会选择挖掉一部分茶树实现合理密植,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提高单产。在层层标准严格把关的情况下,景迈山普洱茶也号称有“身份证”的普洱茶。
南康书记透露,景迈山古茶林计划在2021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要求保持古茶林的可持续发展和“控制型发展”,市委市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成立了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加强对原产地古茶树的保护。此外政府还对茶产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在促进厂房标准化方面为农户提供10万元到60万元不等的补贴。
南康书记说,伴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村里的面貌大为改善,物质生活的富足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最显著的变化是村民不再乱扔垃圾,卫生意识提高;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娱乐设施齐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两开花。澜沧县内外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景迈山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发展,对民族大团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康书记也提到了村庄发展的后续问题,在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达到小康的情况下,后续最重要的问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南康书记称教育问题是决胜小康和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关注后代的教育问题,不仅是提高村庄思想文化水平的唯一途径,也是保护和传承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要让后代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始终保持村乃至民族的内核和灵魂;最后是对景迈山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植被群落的多样性,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也是古茶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
支队在采访南康书记 顾燚摄
实践最后一站支队了解到茶叶发展的新思路“茶叶+旅游+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密切相关,也得益于政府和茶农的规划与执行,在找准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景迈山的脱贫致富之路不失为普洱茶产业脱贫的成功案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62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