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深入三河古镇内部:文化探索与调研相结合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Ne Te Retourne Pas

古镇之所以为古镇,不仅仅在于小桥流水人家,更多的是从她悠久的历史积淀中散发出的人文魅力。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在经历了长达一周的调研走访活动后,在对古镇著名的文化遗产有了深入了解的同时,也对古镇南街上的姓氏灯笼产生了好奇,为了解开谜团,团队于7月13日开始不断地对姓氏灯笼进行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初遇姓氏灯笼,美丽中蕴含神秘。

跨入大捷门,走过游人如织的中街,越过鹊渚廊桥,再往前穿过几个小巷,就是三河古镇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道——南街。在这里,不仅有砖石筑就的小屋、青石板路,还有每家每户屋檐下挂着的姓氏灯笼。

这些灯笼虽小,做工却很精致,灯笼正面写着一些姓氏,背面则有“河南郡”、“陈留郡”等字样,这些灯笼普遍采用白色纱布与竹篾为原料,里面则通着电灯。每当夜晚降临,这些灯笼就会亮起来,如琉璃一般晶莹剔透,整条老街在灯笼的点缀下也熠熠生辉。团队成员在每天的调查访问过程中,都会注意到它们。“这些灯笼挂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灯笼上的字样带有何种寓意?”队员们虽然每天经过这里,但是对这些灯笼的疑惑却与日俱增。

走访古镇居民,采访中获得线索。

在经过多次的资料寻找与方案规划后,团队开始了对姓氏灯笼的探秘之旅。古镇居民与这些灯笼朝夕相伴,对其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团队在为期四天的居民走访过程中,几乎采访了南街上所有的商户与居民。大家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灯笼正面的姓氏就是这户人家的姓氏,而背后“郡、府、堂”的字样则是这户人家姓氏的郡望所在。

在南街做牛轧糖生意的老人周女士向队员们透露,这些姓氏灯笼每逢过年就会换上新的,而当队员们问及做灯笼的手工艺人时,她告诉大家:“这些人只有在快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现在都不在这里。”这让队员们都有些失落,他们表示,居民们对姓氏灯笼所知甚少,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欠缺。

咨询当地政府,探索中发现传统。

要解开姓氏灯笼的谜团,仅仅有居民们寥寥几句话是完全不够的,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信息,团队派出了小分队,在7月17日下午前往镇政府与文化办,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专访。

当地文化办工作人员胡女士在得知团队成员的来意后,表示出极大的欢迎,她随即联系了档案馆,让队员们翻阅有关资料,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向队员们讲述姓氏灯笼的由来。队员们在档案馆中则发现了为数不多的与姓氏灯笼有关的资料,经过抄录与整理,灯笼的历史发展脉络也清晰了不少。

姓氏灯笼以前遍布于合肥市周边的村庄,而现在只有三河古镇将其保留了下来。近几十年来,古镇居民生活条件逐渐提升,人们也不再使用蜡烛,因此姓氏灯笼也一度销声匿迹。为了保存古镇原有的风貌,镇政府让手工艺人赶制出灯笼,发放给每家每户,自此,挂姓氏灯笼的传统就这样保存了下来。灯笼上的字样不只是对于姓氏、郡望的介绍,也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液中浓厚的宗法观念的体现。俗话说,落叶归根,中华传统美德一直围绕着“家国”观念这个主题,姓氏灯笼的存在,对于维系“家国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姓氏灯笼在风景秀丽的三河古镇也许是个不太起眼的“小摆设”,而它点燃的,是中华民族内在对于“家”的信仰。队员丁龙生感慨道:“我作为三河古镇的居民,之前对姓氏灯笼并不了解,这次的调查活动是我们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具有着别样的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在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普及与传承,只有将传统优秀文化保存下来,才能守住精神家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21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话访缙云蝶变乡 探求通途共富路

话访缙云蝶变乡探求通途共富路张艳蒋铭轩/文王冰爱李陆孝/图“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在之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了浙江地区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为深入学习、坚持落…… 缙乡共富调研实践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政青春,惠社区”:公管院学子深耕养老志愿服务

随着“政青春,惠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持续推进,公管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服务。本周…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公管院学子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公管院学子们的专…

公管院学子社区助理服务显成效,居民满意度攀升

在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征途上,公管院的学子们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社区助理志愿者的身份,将…

最新发布

探访羽扇传人,学习民间工艺,领略匠人精神
白居易有诗名曰《白羽扇》,诗云:”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真可谓是曲肖神理,将羽扇的神形描摹得淋漓尽致。7月17日上午9点…
七天乡约
七天“乡”约七月骄阳似火,却抵挡不住我下乡支教的决心,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参加学校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地加入了“曦阳”社会实践队,在湛江市坡头区南三…
安徽师大学子:探古镇文化,扬传世匠心
寻找先进人物、文化传人感受时代脉搏、文化力量;拜访民族企业,探寻发展故事;走进艺术学校,开展爱心支教;揭秘传统工艺,体悟工匠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秉持探索民间传统工艺、挖掘内…
温情暖一线,关怀系众心
骄阳红似火,校场势如虹。2019年9月9日,湖南科技大学保卫处处长朱理哲、副处长沈智祥莅临商学院2019级新生军训现场视察军训工作,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傅早霞、学工办主任陈攀以及军训团主要负责人到场汇报工作。…
整理内务卫生,养成纪律作风
“出门看队伍,进门看内务”,寝室内务整理是军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生军训的必修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部队作风纪律建设,使全体新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军训,商学院的军训教官于9月10日下午2:30-3:3…
师大学子访三河古镇:承悠久工艺,觅匠人匠心
(通讯员何华东)7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的7名成员到三河古镇羽扇制作手艺传人万正华处学习羽扇制作,亲手体验羽扇制作的相关流程并就三河羽扇的历史及制作工艺向…
安徽学子走进校园,进行文化传播
在经历了将近一周的文化调研活动后,赴三河古镇团队对三河古镇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河古镇居民对古镇传统文化的了解及传承,团队满怀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前往位于古镇风景区附近…
暑去凉来巴山上,西华新生嗅秋芳。 不畏艰辛聚战场,电信战士亮锋芒。
暑去凉来巴山上,西华新生嗅秋芳。不畏艰辛聚战场,电信战士亮锋芒。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新兵们已经熟悉战场。清晨的第一缕熹微照亮灯光球场时,整齐的队伍早已整装待发,军绿色的…
关怀中成长
关怀备至,意气风发9月,是丰收的季节,刚刚经过夏雨的洗礼,在这个充满着迷彩故事的季节,又一批大一新生面临着艰苦的考验,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穿着整齐迷彩服的新生们在操场上展开了严…
安徽学子寻访三河古镇姓氏灯笼来源,追溯传统宗法精神
古镇之所以为古镇,不仅仅在于小桥流水人家,更多的是从她悠久的历史积淀中散发出的人文魅力。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在经历了长达一周的调研走访活动后,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