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保定8月12日电(通讯员吴昊雨)2019年7月22日上午,海南大学雄安新区绿色出行调研团由容城县城出发,前往位于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内的中国移动雄安产业研究院进行了调研与采访,其中重点考察了中国移动的5G与人工智能开放实验室。
在这里,调研团成员们看到了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5G产品,从巴龙5000芯片、天罡芯片、5G传输SPN芯片到5G终端基站芯片、终端射频前端器件,再到5G毫米波设备、5G大规模天线基站。这些产品都有力证明了我国在5G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能够说明5G技术的成熟,已经为将来新区乃至全国交通模式的创新以及绿色出行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向雄安新区建设集团提供了一套涵盖生活、通讯、交通、医疗、产业、市政等全方位的5G平台建设计划,调研团成员重点询问了其中交通出行领域的方案设计。
工作人员向调研团讲解了有关道路交通,绿色出行的前沿技术以及设计方案,其中有三个方面的技术给调研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相关的专利数量也一直在增长,但这项技术一直没能大规模商用,除了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的原因之外,操作技术上也一直很难达到商用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交通出行的安全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道路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规律可循,所以这就要求无人驾驶的机动车具备足够快的反应能力,在行驶过程中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应该能够及时有效调节或制动,以保障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非5G环境下的无人驾驶都称不上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在5G技术成熟之前的无人车主要依靠车身的侦查监测设备对自身进行控制,其感知范围有限,如此一来,车速便得不到保证,生产出来的无人车只能在实验区缓慢行驶。”这一点,调研团在市民服务中心已经感受到了,园区行驶的无人车的速度,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而这一问题,随着5G技术的成熟得以解决,5G的短延迟特性使云端的远程操控变得可行。
未来,随着5G的推广以及各种终端、传感设备的装设,无人驾驶便有条件走入千家万户。
车路协同
接下来,实验室的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即将应用的车路协调系统: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在传统的交通模式下,车辆需要主动去适应交通信号,交通通行条件受车流量、信号设施规划路面宽度等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一旦出现高峰期或交通事故,就很容易造成拥堵,车尘、尾气、噪声的污染也随之加重。车路协同系统便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5G通信、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采用V2X技术的无人驾驶机动车同各类交通信号之间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如此一来,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极大地提高通行效率,未来的雄安新区将不会存在堵车的问题。
智慧管廊
调研团了解到,智慧管廊是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在传统的城市中,电力、通信、排污等管道都铺设在浅层的地下,这样做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来容易受外部因素的破坏,二来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测。管道出现了故障,也很难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即便找到了故障点,也需要阻拦交通,开挖路面进行修缮,这样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而且施工所带来的灰尘,噪声污染,也会影响出行的行人或附近的居民。
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正在试运行的智慧管廊系统则不同,“智慧管廊是一种集中电力、燃气、通信、给水、排水等市政公用管线的公共隧道,管道内部可以通行抢修、维护人员,在外部路面还可以通过5G技术对管道进行隔空检测”,工作人员介绍到,“智慧管廊系统,并帮助调研团成员通过佩戴专业设备体验了这种检测方式。智慧管廊的设计保证了水电、通信、光缆等系统的高效运转,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大大降低了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讲解,调研团了解到了这些新技术的研发状况以及相应的推广模式,在此基础上,队员们对这些新技术在雄安新区的落地表示出了极大的期待。雄安新区是一张白纸,是推行新技术、发展高智慧、坚持全绿色的重要基地,随着建设的铺开,这些理念也将得到贯彻落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8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