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劳动山路,探访知青足迹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黄伟帆 王珑姿)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
8月27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赴延安社会调研团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团来到梁家河,探访知青足迹。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千米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最后,到了文安驿镇。从那一刻起,16岁的习近平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图为调研团成员于梁家河合影)
到达梁家河景点后,成员们又经过了十分钟的车程,一个静谧的村落出现在了大家面前。保留着青砖或黄土的原始建筑,堆砌着的收获的玉米和秸秆,路边肆意生长的紫的白的花……成员们忘记了旅途的疲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知青井、村史馆、铁业社、沼气池、知青旧居、缝纫社、代销店、磨坊……一路的参观,成员们了解过去的点点滴滴,奋斗的气息扑面而来,信念的火花始终闪耀。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样的一句标语在景区里显目地写着。在参观到知青旧址时,在青年习近平曾经住过的一孔窑洞里,展示着当年他读过的那些书。不论何时何地,青年习近平都坚持学习,沉淀自己。正是他扎根基层、汲取营养,形成了热爱人民、服务群众的思想,形成了崇尚科学、尊重规律的意识,形成了保护生态、坚守底线的观念,最终淬炼成钢。
(图为梁家河知青旧址)
阅读过习近平总书记写的《梁家河》的成员姚天培一路上和我们分享着他的感受。他说,书中真切地描写了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的生动场景,以及他四十年来对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及关心牵挂。习近平总书记一声声呼唤乡亲们的小名,亲切自然拉家常,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念念不忘。如今脚下踩着的梁家河的土地,仿佛还能感受到一国领导人和百姓之间浓浓的情谊,仿佛还能看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知青奋斗岁月。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梁家河参观走访)
“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所有调研团的成员们看到了一位大国领导的人民情怀,饮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论走的多高多远,不论做什么工作,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将步子迈的更稳,把路走的更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