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各有姓名,但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姓:安徽师范大学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这个暑假我既是我,但更是我们;这个暑假我们各显神通,共同发力,只为创造更好的我和我们。
一份困难
“因为我们有一个目标,所有的困难也变成了一个。”
我们的团队汇集了来自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多个学院的十四个小伙伴,2019年7月7日清晨出发,经过近7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对三河古镇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地调研。作为一支调研团队,即使队长和副队在临行前通过实地考察、文案策划、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但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我们面对的困难还是数不胜数。但无论多少困难,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察到三河古镇的真材实料,探寻到它们发展背后的工匠精神,包括传统工艺、美食、工业等。
团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拥有让所属成员暂时超脱个人私利,集中为一的魔力。他能让队员心甘情愿地承担其他人的痛苦和困难,无论牺牲的是时间还是精力,他们还是“傻傻地”愿意去做。队员们各司其职,确又“难吾难以及人之难”,作为队长的李瑶瑶更是如此。住在同一房间、习惯晚睡的我亲眼见证了她在暑期实践的15天里没有一天在12点之前上床睡觉。倘若11点多你在宾馆昏暗的楼道中看到一个孤单的身影,那定是她在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后,为了不打扰其他人睡觉,借着楼道的灯光,为队员们“义务”修改新闻稿件。
十四份努力
“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所有的努力都变成十四份。”
15天的暑期实践,我们团队参观了三河民族企业富光有限公司、三河美食米酒和米饺的生产公司,采访了方家剪纸第三代传人方军化、三河羽扇代表性传人丁政权,坚持在祖传羽扇世家万正华阿姨那里学习制作羽扇7天并发放问卷百余份、沿街采访百余人。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绝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做到的,一个团队成功与否,也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团队成员的合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正解。
不仅如此,我们团队还是个潜龙卧虎的藏宝地,队员们除了自身专业实力过硬,艺术实力更是不弱。因此在调研之余,为丰富我们的实践活动,寓学与教,团队还联系了当地一所艺术学校,在那里坚持教学7天,开设的课程包括民族舞、现代舞、油画、水彩、素描、儿童画、扇面设计、国学朗诵等近十种。队员们轮番上阵,各显神通。在教学结束时,学校的校长都忍不住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开玩笑说:“你们确定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不是艺术学校出来的!”
成就十五份收获
“因为团队有我和我们,所有的收获都变成了十五份。”
15天的暑期时间结束时,我们每个人无不感叹时光易逝,在不经意间就悄然流失了。但时间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了或浅或深的痕迹:对于性格有些内向的队员李思远,他表示自己通过采访、教学的训练,收获了更多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自知做事有些粗心的队员李文,她认为长达7天的羽扇学习让她懂得了工匠精神内涵中的耐心、严谨仍是自我人生的必修课;对于行动更信奉一个人效率的队员毛少宇,她感叹15天的实践活动,让她看到了团队合力的不限量、团队合作的高效率……
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的团队也收获了很多人的认可和称赞。例如,在采访三河羽扇代表性传人丁政权时,我们并没有注意到有其他人在场,大家只是认认真真地听讲和记录丁先生的回答,感受学习工匠人的艺术修养。但事后通过丁先生的转述,我们才了解到我们的活动已经被肥西晚报和肥西电视台刊登、报道。对于团队来说,这也算是付出后的“意外之收”。
这个暑假我很幸运,遇到了一群优秀的伙伴,成为一个强大团队的一员、做成了一些有用的事情。这个暑假我很幸福,困难只有一个,但见证了成员的十四份努力、团队的十五份收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2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