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西部梦想”调研支教团采访在职教师和留学生
9月3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西部梦想”调研支教团成员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剑斗镇云溪村村部对中学高级教师张勇和西非留学生志愿者大卫就“大学生支教的利弊”和“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采访调查。
“因为二位是支教志愿者中特殊的两名,所以就想听听二位对支教一些相关问题的看法……”在调研支教团成员的简单介绍下,采访于17时30分开始。
张勇是高中历史老师,已评得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他之前报名过一场长达一年的到西藏的支教活动,但由于学校安排,心向往之,却未能成行。此次短期支教正值暑期空档,他就来了。当采访者提问到“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时,他对自己未能参加那次长期支教感到可惜,也提出短期支教的利与弊。他认为利在于学生不会对课程对教师产生疲劳,提高课堂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弊在于课程未能起到延续,反而打乱了学生原来的生活轨迹。
“大学生支教的利在于青春更具感染力,更贴合时代感;弊在全局掌控力差,更偏向自我感受力。”他还提出,大学有支教研学,活动前首先应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定位,其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协商达成活动的方案,最后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能避免方案修改的烦郁。支教的成效可由学生前后的表现进行比较。
B.M.David是支教队伍中唯一的外国人,他来自西非贝宁共和国。他认为当代大学生支教团颇多,想为山区孩子的教育出点力的初衷是很有担当的。因为他本身也是贫困孩子出身,很想为贫困乡村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教育的同时,大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学习,得到了体验。但是大学生的经验不足,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特别是学生心理上的问题,突然就会不知道如何解决。”他提到对他来说女孩上课过程中突然哭泣就是一件棘手的问题,但他更倾向于大学生支教的利大于弊。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过一个小时的探讨,调研支教团成员丰富了先前调研的报告内容,也从在职教师、留学生的角度重新认识了支教这项活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