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是用岁月来衡量,那我的一生是无悔的,因为我把半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7月月10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聚焦平凡教师,纵观教育变迁”实践团队来到凤凰山社区与安徽师范大学退休教师韩旭文老师一同回忆岁月里的教育变迁,以史鉴今,助力教育发展。
韩旭文,于1960年在安徽师范大学担任生物系教师,1990年退休,任教30余年。
从乡野走来:是追梦,亦是造梦
“1940年7月25日的那一天,我还在地里帮父亲栽秧,村干部将一张红色的纸送到了地里。”韩老师回忆道。据悉,60多年前韩老师村里的孩子们到了读书的年龄却只能天天被家长带到地里一坐就是一天,脸和背都被晒得褪皮,去的最远的地方是与隔壁村的路口……“我要走出乡野,我要把知识带到乡野”,朴实又坚定,是韩老师仅仅只有12元钱就踏上追梦旅程的信念。
“我从来没有荒废一天光阴。”这是韩老师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大学期间,韩旭文老师连续四年保持学习成绩班级第一,拿了四年的奖学金。他将奖学金一部分当作自己的生活费,一部分全部用来给村里的孩子买书和文具。为什么自己都这么苦了,还惦记着村里的孩子们,韩旭文老师这样讲:“我心疼那些无法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我从乡野来不仅仅是为了走出去,更是为了回去;我是追自己的梦,也是希望自己有能力圆孩子们的梦。”
书被翻烂了无数次,昏黄的灯没油了就点蜡烛,冬天怕自己起不来连衣服都不脱就睡觉。正是凭借着这样决心与毅力,几经辗转的韩旭文老师来到了安徽师大,并在这一个地方坚守了30年。
从此追梦与圆梦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在安徽师大和韩旭文老师个人的努力下,安徽师大校团委每年都专门派人走访韩老师挂念的孩子们,并和当地政府一起努力修建了村里的第一所小学。
执着于讲台:是事业,更是人生
当提及到现在的教育与过去的教育相比有什么不同时,韩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再也不用担心教室里的孩子是不是都吃饱了穿暖了,再也不用担心这只粉笔用完了就没有了,再也不怕明天这个孩子是不是就不来了……”这是韩老师接受采访时说的话。
30年里,六尺讲台有心酸有遗憾有困惑但更多是回忆与感恩,他把讲台当作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却也将讲台当作人生的信仰与坚守。“教师不是图名利的工作,我做不来违背自己良心的事。”韩老师告诉团队成员。
记者了解到,当时有很多人劝他不要做老师,没“钱”途。“也许工资只能勉强糊口,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个平凡的老师,但是当我的学生们从天南地北回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事业的价值乃至人生的价值从来不能用名利来衡量,那些奋斗在六尺讲台的教师们早已桃李满天下,走遍了世界。一份职业不仅仅要带给自己职业价值感,更要有利于他人与社会。韩老师回忆起任教期间,班级上有一个自卑的男孩子。于是韩老师每次上课都找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后还时常找他聊天。几次之后,韩老师发现孩子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也比原来笑的多了。毕业之后的一次师生聚会,当年的男孩子已经成了成熟的大人,他告诉韩老师:“当时的自己一直在自我否定与怀疑,如果不是您及时鼓励了我,我想我会一直堕落下去。”
讲台上挥洒的是汗水与智慧,人生中秉持的是师道与坚守。初见时,团队成员推开那道生锈的铁门,几件简单的家具,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老花镜在书桌前阅读着书籍。告别时,院里的小花正在黄昏下冒出沁人的花香,韩老师紧握着团队成员的手,鼓励他们刻苦读书报效祖国。
岁月里的教育变迁在一位老教师的故事里展现在每一个队员面前,蹉跎的岁月白了师者的头发,但一生教师师道永恒。青年学子以史鉴今,诉发展,展未来,也必将在老一辈教师的谆谆教导下不断前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5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