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扶志,所谓“志”,也即农民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道: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因此,要想摆脱贫困,则要提升思想觉悟,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对传统农业生产思想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农村发展,在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农民思想的发展。在三元镇挂职科技副镇长的近3周时间中,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思想指导行动,思想觉悟提升了,加上外界不断的影响,行为就会得到提升与改变并长期保持下去;思想觉悟未提升,即使行为改变了且达到与思想觉悟已提升的人的行为水平,一旦外界影响消失后,其行为便返回至原始的状态。因此,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当积极对农民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思想发展进步了,国家农业才会有希望,实现乡村振兴。
在与农民交流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了农民思想的传统性与保守性。农民淳朴的风格与生活轨迹,是历史以来就形成的,且难以改变,这一现象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不愿离开农村去城镇生活,故土难离;其次,思想保守,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低;最后,经验生产严重,科学生产意识淡薄,因此造成劳作辛苦但又收效甚低,生活依旧贫困。这些对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提升、政策思想的贯彻落实、农民增产增效增收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的。
最近几周,是搬迁入住核查的关键周,搬迁户是否达标入住,对后续开展一系列工作影响深远。各帮扶责任人都在忙着督促搬迁户入住,对不愿入住的农户进行心理疏导,对正在装修的农户进行工作进程督查,以确保搬迁工程顺利完成。搬迁工程完成后,届时将陆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教育医疗保障工作等,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因此,搬迁户入住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做好农民思想引导工作,就本人基层工作后得出的总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引导农民开拓思维,开展眼界,立足长远。社会的发展,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严守那一亩三分地,只是能保证温饱问题,其生活质量得不到显著提升。积极把握农民中的意见领袖,与其做好联络与心理引导,必要时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发展,收获与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升生产力与生产水平。
敢于挑战,敢于拼搏,敢于创新。习总书记于2018年秋考察东北三省时指出:我们以后要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把农业物联网平台做得更实、更广,让农业信息化发挥更大作用。将传统农业生产加入类似于观光旅游、体验休闲等内容,将农业物联网、电商等平台进行合理有效引入,让传统农业的价值与产业链达到延伸。让农民意识到,农业不仅仅只有生产价值,还有生态价值、旅游观光价值、休闲体验价值。从这些价值入手,积极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并结合当地文化、地理、生产、消费实际,联合与组织起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与消费体系。
思想引导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农民思维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已根深蒂固,因此要循序渐进,慢慢动摇其根基,最后做到将落后的甚至不正确的思想连根拔除。要积极、耐心地引导农民向前看,让他们慢慢地意识到自己思想上存在的桎梏,解放思想,然后接纳新思想新理念。有必要时,积极组织农民进行思想引导与教育相关会议与培训,引导农民发言,说出自己的担忧,为农民解忧去乏。
积极深入农户,与农民聊家常。有时候,对于一些事情的解决与观念的引导,农民是持反对态度的,因此,对于这些事情,当多聊家常,在聊家常期间穿插着进行引导,这样农民也较容易接受一些,积极引导农民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这样,既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又能推进事情的解决及农民观念的提升。
对于农民传统的思想,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农民思想中的不利于自身及农业发展与进步的,比如难以接受新事物、不敢创新等,要积极引导改变;精华部分,比如踏实能干、吃苦耐劳等,则鼓励农民传承下去。只有这样,农民的思想才会得到升华,才能成为新时代农民,为我国农村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刘行行,园艺学院2018级农艺与种业硕士,镇巴县第三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1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