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师大学子赴临涣古镇:找寻红色印记 勿忘红色记忆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礼行青春

寻找红色记忆,不忘血色年华。2019年7月7日,正值“七七事变”82周年,安徽师范大学赴濉溪县临涣古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了寻找在古镇中的红色印记,于当日下午3时许参观了被评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战役旧址。

浏览展区,缅怀先烈

刚入旧址大门,迎面便能看到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和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会”在此合照的大幅图像,实践团队队员们都纷纷上前瞻仰、观摩与讨论。辞别了“委员会”的图像,穿过一道破旧的拱门,实践团队队员们陆续进入了原本是委员会们休息与办公的地点,看到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狭窄逼仄、光线阴暗,又看到展馆内保存的当时的生活用具是如此简陋,团队队员们都有点沉默,“当时的条件真的很不好”,旁边的参观人员中有人如此感慨。队员们对于邓小平同志洗浴地点的简陋印象更是深刻,“没想到邓小平竟然在那么简陋的地点洗浴,其实就是一个拐角而已,而且还是洗的冷水,没想到当时的条件真的……真的很艰苦啊!”当被问及参观的感受时,实践队员中一人如是说。

离开了北院的委员们的生活展示区,实践团队队员们又来到了南院的淮海战役资料展室,这里被分为六个展室,实践队员们依次参观,了解了淮海战役的酝酿、实施、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等情况,以图对淮海战役有个全面确切的印象。在各个展区中,队员们又通过馆内保存着的各种物品的观览,初步了解了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感觉没有书本上的冷冰冰和距离感,在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得更真实。”团队中一人这样发表看法。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在旧址前参观。 安徽师范大学 何秀婷 摄

对话时人,铭记历史

在“淮海战役总前委”展区中,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们又遇上了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带着自己家眷来参观,当得知老先生是亲历那段历史的人物,实践队员们都纷纷上前采访。“我当时是在淮海战役中负责后勤的,”眼前这位虽脊背弯驼但精神气丝毫不减的老先生语气中充满着怀念,“来这里是为了看看过去,看看‘淮海’。”他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展览墙,对实践队员们这样说。当问及对当时战役最深的印象时,他很朴实的说道:“我只是负责后勤的,当时的唯一念头就是给他们最好的、保证他们的供给。”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与老兵对话。 安徽师范大学 何秀婷 摄

告别了这位依旧在缅怀过去的老先生,在下一个展馆时,实践队员们又见到了前来此参观学习的党员,队长徐俢彤赶紧带着队员上前采访。“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纪念一下‘淮海战役’,为了不忘记那段解放的历史,也为了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当得知要被采访时还显得紧张的共产党员,在被问及为何来此的时候却这样坦然地告诉队员们。“更何况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七七事变82周年。”

图为实践队员与党员对话。 安徽师范大学 何秀婷 摄

不忘“淮海”,不忘“七七”

今天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82年前,卢沟桥的一场冲突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无数先烈为祖国的独立奉献了青春与生命。在这个警钟应该长鸣的日子,更不应该忘记它。这也是实践队员们在今日参观“淮海战役总前委战役旧址”的用意。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为推翻国民党蒋介石腐败政权而进行的第二次战略推进,对全国解放有着重大意义。从七七事变到淮海战役,见证的是中国人的风雨征程,见证的是无数革命先烈“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精神,更见证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内蕴。

图为实践队员在旧址门前合影。 安徽师范大学 程书苗 摄

“我们不应该忘记淮海战役,更不应该忘记‘七七事变’”,在参观完旧址之后,团队队长组织队员在门前合照,留作纪念时这样说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秘马集甜柿,引领发展新潮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引领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新潮,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深入甜柿基地,详细记录甜柿的采摘和储存方法。紧……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情系马集甜柿,推动乡村繁荣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走向繁荣,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仔细观察,记录甜柿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然后,与……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焦马集甜柿,共筑振兴之路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助力马集村甜柿产业踏上振兴之路,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踏入甜柿基地,认真记录甜柿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描绘乡村蓝图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描绘出马集村的美好乡村蓝图,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到达后直奔甜柿基地,专注地参观并详实记录甜柿的品……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马集甜柿,点亮乡村希望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奥秘、点亮马集村的乡村希望,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前往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里认真参观,仔……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马集甜柿,助力产业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首先来到甜柿基地,用心观察甜柿的生长态势,详……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马集甜柿产业之访,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甜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奥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走进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进入甜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乡镇干部及当地种植户……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托起乡村致富梦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七月八日,暑气熏蒸,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迈入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此次的关键工作是对马集村的甜柿产业进行调研,与农业专家及当地果农……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一枝独绣”暑期社会团来到沂蒙山区感受沂蒙精神
山东理工大学“一枝独绣”暑期社会团来到沂蒙山区感受沂蒙精神。沂蒙,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这一带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地区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
传统与创新结合,文化走向大众
队员们与卞成飞老师对手绣的传承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通过与卞成飞老师的对话,队员们了解到,卞成飞老师在费县开了个个小门面,用自己多年来积攒的200多幅作品,成立了她的第一家手绣工作室。回…
建国70周年国情调研——广东
广东位于中国的最南边,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建…
费县手绣的兴衰——一枝独“”绣‘’实践团
7月25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一枝独“绣”社会实践团来到金昇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听卞成飞老师讲解关于费县手绣的历史、探讨了费县手绣衰颓原因,并在卞成飞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滚…
“一枝独绣”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感受沂蒙精神与学习红色文化
2019年暑假山东山东理工大学“一枝独绣”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革命抗战老区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为感受沂蒙精神与学习红色文化,团队于当日上午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首先,团队成员…
山东理工大学“一枝独绣”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临沂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2019年7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一枝独绣”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临沂市马牧池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经典”实践团的十名成员学习红色革命文化,在这里我们通过参观旅游景点和当地居民,了…
“一枝独绣”采访非遗继承人——卞成飞
山东理工大学“一枝独绣”实践团在19年暑假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卞成飞团队还在卞成飞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她的工厂。卞成飞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自幼酷爱民间艺术,继承老辈手艺、发扬民族文…
建国七十周年家乡变迁
为了解老年、中年、少年三个年龄层次所处时代的生活面貌,以及三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对于时代变迁的直观想法和内心感受,我们通过调查采访不同家庭,借以了解了中国4.3亿家庭生活状况的概况,切身感受了在过去的…
走进家乡历史,永记爱国情怀
为了解老年、中年、少年三个年龄层次所处时代的生活面貌,以及三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对于时代变迁的直观想法和内心感受,我们通过调查采访不同家庭,借以了解了中国4.3亿家庭生活状况的概况,切身感受了在过去的…
喜看建国70周年以来常州的变化
建国70周年以来常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上,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来到了常州,进行了实地的走访、调查,经过前期一系列的采访我们将我们的采访结果陈述在下文。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