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 刘璇 彭妃凤)8月19日至27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学干部赴常德市开展“地方政府水环境生态修复绩效评价研究——以海绵城市常德市为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出发前在湘潭大学南门前的合照)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图为海绵办负责人带领团队参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走访了常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李局长的介绍下详细了解了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背景,并探寻到了因地制宜理念下常德市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做法和建设成效;在海绵办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老西门、穿紫河、柳叶湖等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了解了城市水源黑臭问题、内涝问题的成因;进入大小河街、滨湖公园、诗墙公园等特色景区,面向当地居民发放关于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开展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诗墙公园发放问卷)
实践团成员对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分析总结了当地海绵城市建设存在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制度建设不完善、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团队撰写了“地方政府水环境生态修复绩效评价研究——以海绵城市常德为例”的实践调研报告,提出通过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项目将社会资金引入到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之中,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快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密切区域合作,同时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实现协同治理。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团队从本次调研中体会最为深刻的一点。“凡事有所预”保证了团队顺利的按计划完成采访和调研,团队成员也领悟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有着明确的计划目标,凡事先“预”。的确,出发之前,一切永远都是梦想,上了路,才是挑战的开始,只有坚定目标,带上目标上路,人生才会勃发出自己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一座城市最灵动的元素、最宝贵的资源。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更加意识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美丽中国、增进民生福祉,每个人都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0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