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垃圾分类这个话题在全国掀起了热潮,这说明大家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就着这个热点话题,南京工程学院工设171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旨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全民绿色环保意识。
活动动员
7月1日,工设171暑期社会实践团开了动员大会,确定了实践的主题——垃圾分类,明确此次实践的目的。会议上大家讨论了整体的活动安排以及强调了开展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并且,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对垃圾分类进行了了解和学习,响应垃圾分类的潮流,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前期准备
7月2日至3日,实践团展开了活动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大家上网收集垃圾分类小知识。然后,大家将这四大类垃圾加以定义、说明危害及如何处理;并且列举一些我们身边常见的生活垃圾,使知识点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通俗易懂。最后,我们将知识点和题目整合到一起并将其打印了出来。然而,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统一。因此,大家开始四处寻找生活垃圾,亲身体验了“拾荒者”这一身份,各自的宿舍里、宿舍楼下、校园里和校外的社区里,大家都装满了一个个垃圾袋。我们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为了让幼儿园小朋友实能践操作,尝试进行垃圾分类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开展
7月4日,实践团来到了龙湖湾幼儿园,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准备了很多的游戏环节,让小朋友在娱乐的同时又能学到知识。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最好的宣讲方式。给小朋友讲解知识,对我们实践团也是一次知识的巩固,还多了当老师的体验。
7月6日至7日,实践团分组进行调研工作,我们对宿管阿姨进行了采访,从而对宿舍整体产出的生活垃圾有了整体的了解,阿姨每天都要清理大量垃圾,大家并没有分类丢垃圾,这给她们的清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虽然每栋宿舍楼下都配置有好几个大的蓝色垃圾桶,但外观上没有差别,这就造成了垃圾杂乱,不利于垃圾分类,希望学校能在这个方面改善一下,这也能提醒我们大学生注意垃圾分类。
7月9日至10日,实践团去到义务小商品城,通过亲身实践,践行垃圾分类义务,为城市的绿色建设做贡献。在实践中巩固检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义乌作为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除了各类小商品,同时还有琳琅满目的小吃、饭店,用来装盛的包装、各类传单小广告自然也不会少。尽管垃圾桶随处可见,但依旧有堆放着垃圾的死角。实践团分成数个小组,顶着暑期特有的热,在发现并处理垃圾的同时,也关注着路人们对垃圾的处理。我们发现,除了极少数使用完毕后随手丢弃的人外,大多数人会到指定的区域投放垃圾,但场内的投放点大多只有一个垃圾桶,谈不上分类一说。这个现象反映出了大家对垃圾分类的不重视,垃圾分类并没有落实。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实践团的每个人都收获满满。这次实践的主题为“垃圾分类”,但更需要分类的是潜藏在人们意识中的垃圾——“懒惰、想当然、固执”,这些垃圾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作息,通过垃圾分类,唤醒人心中美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此次工设171暑期社会实践的期望之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7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