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荆楚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 点亮时代精神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段雅倩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书写了大国崛起的历程;有一种记忆,用笔杆承担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有一种精神,用时间唱响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信念。南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7月10日,伴着清晨凉爽的微风,怀着对南昌城的敬畏与憧憬,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荆楚红色印迹团”前往南昌,追寻红色印刷足迹,传承红色印刷文化,感受英雄革命情怀,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经过数小时的车程到达南昌时已是夜晚,寻找住宿安放好行李,我们一行决定上街走一走去感受南昌城的氛围。七月初,正值暑热,也只有夜晚吹来的清风沁人心脾。走到著名的滕王阁,古色古香的阁楼尽显唐风宋韵,灯光的点缀更突显了它的雄伟与壮丽。让人不禁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返程途中,经过八一大桥,大桥外型雄伟壮观,纵横采用竖曲线,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形成南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大桥南岸桥头石雕黑白双猫前,指导老师给我们讲了“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的经典故事,才知其中寓意深刻。欣赏美景、分享知识、交流感受,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用心体会南昌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次日一早,我们统一队服前往江西日报社。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重点参观了江西日报社陈列馆。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江西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7日,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了报头。环顾四周,陈列馆里的一物一字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向我们讲述着新中国成立前后江西日报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历程。在物资匮乏、设备简陋的那个年代,江西日报坚守初心、顽强屹立,记录着赣鄱大地的历史变革,见证了印刷行业的繁荣兴盛。“坚持党性、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江报人代代传承的江报精神。数十年巨大变迁,几代人执著追索。江西日报社经过70年的发展壮大,现如今已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传媒集团。在这个3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收集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用过的采访本、出席证、稿签纸,旧式电话机、老台灯、红旗20相机的真实呈现,铅活字拓印版、四开停回转印刷机的生动仿制,再现了旧时工作场景,每一次驻足观望,亲身体验,都触发着我的万千思绪。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的新人踏着前人的脚步一代代的更换,而不变的是江报人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图为江西日报社工作人员为团队讲解日报社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从日报社出来,我们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走进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历史。进入序楼,映入眼帘的全景大型雕塑烘托了纪念馆的宏伟庄严,正前方看到的是一杆朝天的步枪,象征着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决心。再往里走,馆内陈列的文物将历史一幕一幕还原在眼前。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让我们看到了革命时期艰苦的条件和紧迫的形势;墙上挂着的一幅幅会议图、演讲图,让我们听到了革命英雄心中必胜的呐喊;多媒体场景《攻打敌总指挥部》结合科技手段,让我们体验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实况。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伟大意义不应被忘记,停留、驻足,革命先辈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令在场的人肃然起敬。

图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序厅展景。

自强不息的江报人创造了江西日报的辉煌,奋勇当先的共产党人创造了中国革命的传奇。每一段历史都应被铭记,先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开拓未来的宝贵财富。南昌是我们追寻红色印刷足迹的起点,它点燃了我们心中不屈的圣火,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发扬红色印刷的光荣传统,传承时代的红色记忆。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昌起义纪念馆革命先辈雕塑前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7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筑梦旅程记,难忘支教行

筑梦旅程记,难忘支教行学校: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姓名:余丹丹“幸好,人生有离别。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的,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 余丹丹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查看全文 >>

有限的时间,无限的阳光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无处不在”阳光协会的这句宣言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支教,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年了,一届又一届的支教队员将爱和知识接力传递,阳光协会与大别山这个地方…… 张瑛 扬州大学农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扬州大学阳光协会支教队员曹倩倩“恨江郎才尽,无法描摹你的眉眼”。当我提笔写下这段青涩回忆的瞬间,脑海中满溢着你们羞涩真挚的笑脸,却不知从何处下笔,只好将自己也理…… 曹倩倩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疫情爆发,每个人在家自我隔离,社会发展严重停滞。武汉封城,红区示警。城内一片死寂,城外惊心动魄。人们开始惧怕武汉这座历…… 诸仁 扬州大学查看全文 >>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疫情爆发,每个人在家自我隔离,社会发展严重停滞。武汉封城,红区示警。城内一片死寂,城外惊心动魄。人们开始惧怕武汉这座历…… 诸仁 扬州大学查看全文 >>

愿下一年相遇,你们还能记得

愿下一年相遇,你们还能记得——阳光协会支教团成员周玥尧回忆起这几天的点点滴滴,心中有说不完的感受,可却迟迟没有下笔,不知从何开始写……想了许久,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他…… 周玥尧 扬州大学农学院查看全文 >>

身处千里外,心在咫尺间

身处千里外,心在咫尺间——阳光协会支教团成员吴芳琳细雨如丝,紧促而有节奏地滴落在窗沿,一如我当时的心跳。我焦坐在电脑屏幕前,目光聚焦于右下角的时间上,眼望着它缓慢地变化着数…… 吴芳琳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等我赴你们的约

等我赴你们的约——-阳光协会支教团成员钱相玲“同学们,早上好呀!”“老师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啦!”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是梦。支教还剩没几天就结束了,可是我的心似乎留在了大…… 钱相玲 扬州大学农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会计二班青年马克思实践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

2024级会计二班开展青年马克思实践第一次活动小组成员观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视频(通信员杨俊杰万昊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携手并进 心灵共鸣”餐厅沙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11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

最新发布

扎根基层,脱贫攻坚——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学子赴铁岭调研脱贫攻坚
2015年,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
厦门大学2019梦想之滇开学典礼
扎根云南为支教,梦想之滇再启航——2019梦想之滇开学典礼“我们只能陪你们短短两周,你们的老师将陪伴你们小学六年,你们的父母会和你们走过半生,我们的祖国将与你们一直同在。“厦门大学2019梦想之滇志愿者…
淮工实践团:商店食品隐情,你我共评
为了帮助缓解淮安市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淮阴工学院生科院“食”事求是实践团趁着暑期去到了淮安市周边的农村进行调研。7月7日,实践团来到了淮安市的和平镇。和平镇较及其他几个乡镇,…
2019梦想之滇出征仪式
秉承着“以我所能,予你梦想”的厦门大学2019梦想之滇志愿者队,即将跨越2700多公里,前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李家寺小学。借此机会,梦想之滇支教队于2019年7月20日16:00举行出征仪式。厦门大学格致协会指…
忆革命岁月,筑青春梦想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朱瑞雪来到李鸣钟故居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革命的经历,缅怀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前辈。在李鸣钟故居中有一间屋子是李鸣钟将军生平展室,进入房屋,你…
2019梦想之滇国殇墓园调研
国殇公墓调研新闻稿2019年8月3日,厦门大学梦想之滇支教队四人来到了位于腾冲市的国殇公墓,来了解滇西抗战这段历史以及缅怀这场战役中的革命英雄,同时也希望能了解到群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首先我们一行…
探访革命先烈故居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朱瑞雪来到李鸣钟故居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革命的经历,缅怀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前辈。李鸣钟故居是李鸣钟幼年时期的住宅,当地人称为李公馆,此住宅…
“拾荒者联盟”实践团,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时尚
近段时间,垃圾分类这个话题在全国掀起了热潮,这说明大家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就着这个热点话题,南京工程学院工设171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旨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全民…
修渠老人谈红旗渠
为了更好的了解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我们通过出租车司机,以及电力局领导接触到参与修建红旗渠的两位老人。2019年7月13日,我们特地对两位老人进行了采访。两位老人都年过70,我们在居委会的幸福墙上也可以看…
河南理工大学三下乡:重温革命历史 感悟延安精神
了解到延安市丰富的陶土矿藏,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子奔赴延安开展实地调研,期望将圣地延安的红色精神融入陶瓷文化,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使上世纪就已经没落的延安陶瓷业重新焕发生机。抵达延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