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荆楚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 点亮时代精神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段雅倩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书写了大国崛起的历程;有一种记忆,用笔杆承担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有一种精神,用时间唱响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信念。南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7月10日,伴着清晨凉爽的微风,怀着对南昌城的敬畏与憧憬,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荆楚红色印迹团”前往南昌,追寻红色印刷足迹,传承红色印刷文化,感受英雄革命情怀,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经过数小时的车程到达南昌时已是夜晚,寻找住宿安放好行李,我们一行决定上街走一走去感受南昌城的氛围。七月初,正值暑热,也只有夜晚吹来的清风沁人心脾。走到著名的滕王阁,古色古香的阁楼尽显唐风宋韵,灯光的点缀更突显了它的雄伟与壮丽。让人不禁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返程途中,经过八一大桥,大桥外型雄伟壮观,纵横采用竖曲线,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形成南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大桥南岸桥头石雕黑白双猫前,指导老师给我们讲了“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的经典故事,才知其中寓意深刻。欣赏美景、分享知识、交流感受,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用心体会南昌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次日一早,我们统一队服前往江西日报社。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重点参观了江西日报社陈列馆。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江西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7日,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了报头。环顾四周,陈列馆里的一物一字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向我们讲述着新中国成立前后江西日报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历程。在物资匮乏、设备简陋的那个年代,江西日报坚守初心、顽强屹立,记录着赣鄱大地的历史变革,见证了印刷行业的繁荣兴盛。“坚持党性、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江报人代代传承的江报精神。数十年巨大变迁,几代人执著追索。江西日报社经过70年的发展壮大,现如今已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传媒集团。在这个3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收集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用过的采访本、出席证、稿签纸,旧式电话机、老台灯、红旗20相机的真实呈现,铅活字拓印版、四开停回转印刷机的生动仿制,再现了旧时工作场景,每一次驻足观望,亲身体验,都触发着我的万千思绪。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的新人踏着前人的脚步一代代的更换,而不变的是江报人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图为江西日报社工作人员为团队讲解日报社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从日报社出来,我们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走进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历史。进入序楼,映入眼帘的全景大型雕塑烘托了纪念馆的宏伟庄严,正前方看到的是一杆朝天的步枪,象征着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决心。再往里走,馆内陈列的文物将历史一幕一幕还原在眼前。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让我们看到了革命时期艰苦的条件和紧迫的形势;墙上挂着的一幅幅会议图、演讲图,让我们听到了革命英雄心中必胜的呐喊;多媒体场景《攻打敌总指挥部》结合科技手段,让我们体验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实况。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伟大意义不应被忘记,停留、驻足,革命先辈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令在场的人肃然起敬。

图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序厅展景。

自强不息的江报人创造了江西日报的辉煌,奋勇当先的共产党人创造了中国革命的传奇。每一段历史都应被铭记,先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开拓未来的宝贵财富。南昌是我们追寻红色印刷足迹的起点,它点燃了我们心中不屈的圣火,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发扬红色印刷的光荣传统,传承时代的红色记忆。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昌起义纪念馆革命先辈雕塑前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7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初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传助人美德,递快乐之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虽然本次“垃圾分类,山河永青”暑……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绿城妈妈”与我同行

“绿城妈妈”项目是郑州市政府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市政府关于美丽郑州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中心工作,以专业化指导、群众性参与、社会化普及为原则,科学制定了垃圾分类、清洁家园……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是历史的选择,宣传是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日志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实践队在卢浮宫一二三期,金悦府,国龙绿城等五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及郑州的现在情况,如六环之外“第七环”的现状还有……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郑”在行动

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共计进入海马A,B,C,区,壹号公馆,六六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并体验垃圾分类工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首先带领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时代的选择,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 小马达垃圾分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扎根基层,脱贫攻坚——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学子赴铁岭调研脱贫攻坚
2015年,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
厦门大学2019梦想之滇开学典礼
扎根云南为支教,梦想之滇再启航——2019梦想之滇开学典礼“我们只能陪你们短短两周,你们的老师将陪伴你们小学六年,你们的父母会和你们走过半生,我们的祖国将与你们一直同在。“厦门大学2019梦想之滇志愿者…
淮工实践团:商店食品隐情,你我共评
为了帮助缓解淮安市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淮阴工学院生科院“食”事求是实践团趁着暑期去到了淮安市周边的农村进行调研。7月7日,实践团来到了淮安市的和平镇。和平镇较及其他几个乡镇,…
2019梦想之滇出征仪式
秉承着“以我所能,予你梦想”的厦门大学2019梦想之滇志愿者队,即将跨越2700多公里,前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李家寺小学。借此机会,梦想之滇支教队于2019年7月20日16:00举行出征仪式。厦门大学格致协会指…
忆革命岁月,筑青春梦想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朱瑞雪来到李鸣钟故居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革命的经历,缅怀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前辈。在李鸣钟故居中有一间屋子是李鸣钟将军生平展室,进入房屋,你…
2019梦想之滇国殇墓园调研
国殇公墓调研新闻稿2019年8月3日,厦门大学梦想之滇支教队四人来到了位于腾冲市的国殇公墓,来了解滇西抗战这段历史以及缅怀这场战役中的革命英雄,同时也希望能了解到群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首先我们一行…
探访革命先烈故居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朱瑞雪来到李鸣钟故居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革命的经历,缅怀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前辈。李鸣钟故居是李鸣钟幼年时期的住宅,当地人称为李公馆,此住宅…
“拾荒者联盟”实践团,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时尚
近段时间,垃圾分类这个话题在全国掀起了热潮,这说明大家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就着这个热点话题,南京工程学院工设171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旨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全民…
修渠老人谈红旗渠
为了更好的了解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我们通过出租车司机,以及电力局领导接触到参与修建红旗渠的两位老人。2019年7月13日,我们特地对两位老人进行了采访。两位老人都年过70,我们在居委会的幸福墙上也可以看…
河南理工大学三下乡:重温革命历史 感悟延安精神
了解到延安市丰富的陶土矿藏,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子奔赴延安开展实地调研,期望将圣地延安的红色精神融入陶瓷文化,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使上世纪就已经没落的延安陶瓷业重新焕发生机。抵达延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