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苏州大学“旧时风物,今有新香——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的传承与推广实践团”赴南京甘熙故居,进行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研究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之前,小队成员们已经搜集并且仔细阅读了南京绒花的相关资料。在甘熙故居展厅内,她们又进一步对其发展传承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绒花自古就有“荣华”的美称。从唐代起,就成为了皇室的贡品。到了明代,受经济、政治等影响,生产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民间绒花手工艺人。而在清代,受官府统一规划,更是产生了以高水平绒花手工艺人群体为生产单位的高效手工作坊。这些知识让她们了解到了推动绒花传承的背后因素,也因此,对当下绒花式微的现状产生了疑问。由专门的小队成员记录下她们的疑问,留以之后向绒花工作室的手工艺师傅们询问,以求释疑。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小队成员们在亲眼看到甘熙故居南京绒花工作室内的展柜来的震撼。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的玻璃展柜里,既有着繁复绚烂的各色花朵造型,也有着贴地气的卡通造型。从古典的花鸟虫鱼,到现代的卡通化动物,无所不包。绒花的材质决定了它在做花鸟虫鱼的时候,可以极尽高雅之能事;而做卡通动物的时候,亦能够毛绒可爱憨态可掬。这种新与旧的结合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在古老的手工艺技术之载体之上,又开出了现代风格的花朵——甚至不少小队成员都动了心,想要购买一件绒花工艺品。
对此,当时工作室的手工艺师傅的回答却是,“订单排到了两年之后”。结合之前对绒花生产的了解,队员们也表示理解。绒花的制作,现今仍采用最古老的的手工方式,它无法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大批量销售模式的无缘。这也无疑限制了绒花流向更广大的受众,无法被更多的人得知。小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在活动之前对绒花并无了解、有的则是“由《延禧攻略》知道的绒花”。在南京绒花只剩下唯一一名正统传人的当下,绒花的发展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小队了解过绒花悠久的传承史之后,这种传统文化没落的现状就更令她们叹息。如何保护并且传承绒花工艺,成了队员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想要寻求的答案。
本次的实践活动除了增进了小队对于绒花的认知外,最大的收获在于引发了队员们关于绒花在当今社会保护和传承方法的思考。她们将从各方面探究绒花没落的原因,并探寻解决方案,由此制作了面对手工艺师傅的采访稿以及面向大众的调查问卷。小队成员们希望疑问能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解答,让这朵经久不败之花,能够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依旧能散发出怡人的香气继续为大众所喜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