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化创1601班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填埋,一类是焚烧发电。填埋方式不仅占用已经十分稀缺的土地,并且严重污染周边土壤、空气以及地下水,更是高悬在子孙后代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垃圾焚烧要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必须先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后再进行焚烧。所以垃圾分类处理不仅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而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却仍是一桩“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总体呈现“分类效果不明显、分类推进举步维艰”的状态。所以做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及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就显得很有必要。
2016年12月4号至2016年12月14号,我大连理工大学化创1601班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具体行程如下
4-5号 ——确定调查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
6号——发放网上调查问卷
10号——开始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在书店查找相关文献
11号——对路人进行采访
12号——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
13号——开展主题班会
16号——在垃圾桶张贴海报宣传以及17号撰写实践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以网上问卷及现场采访等形式进行。
并于12日整理并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我国面临的垃圾分类问题依旧严峻,从执行者到管理层面均存在欠缺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宣传力度不够,公民意识淡薄;
2、垃圾分类技术落后;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保障;
3、设施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
13日我班开展主题班会并认真的进行了讨论。
为提高同学们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班级里的同学自己设计了宣传语并打印出来张贴到学校垃圾桶里。希望引起大工同学对垃圾分类的关注,提高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于16日,我们对垃圾分类进行了活动宣传。
对于垃圾分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以及改善垃圾分类现状。
一、广泛开展媒体宣传。
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三、从娃娃抓起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四、引进新技术,加快改进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
通过这次对于垃圾分类的调查,不仅让我们对垃圾分类的现状有了了解,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垃圾分类情况的严峻。我国的垃圾分类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我国的垃圾分类情况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等8城市2000年起就试行过垃圾分类回收,一方面,部分居民不配合,参与程度低,市政部门投入资金后收效不大,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一方面,出现了居民分类,市政混收的情况,导致居民对市政部门产生严重的不信任;两种情况相互交叉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各地的垃圾分类总体结果是“试而不行”。从下而上,由于宣传力度的欠缺,人们对垃圾分类问题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多数人会意识到垃圾分类,但是不会自觉去做。出现这个问题,一是因为很多人对垃圾分类并不明确,想分类却不知道如何去分。二是因为垃圾分类过程繁琐,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搞垃圾分类。在上一步,国家层面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程度低。
在设施方面,多数大中型城市基本形成了"三桶系统"的覆盖,但是小型城市以及农村设施并不完备。这使得居民想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却无法进行。而从另一个角度,农村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有能力进行垃圾分类,但是由于宣传以及设施的不足,很难进行垃圾分类,使得垃圾分类进展更加缓慢。另外,对于分类后的垃圾处理方式并不完善,分类后的垃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分类后的垃圾有时会统一处理,使得分类后的垃圾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技术与政策的缺口更加加剧了这种情况,全国各地针对居民所征收的垃圾处理费普遍过低,没有真正实现“谁污染谁付费”;各级城市的公共财政普遍优先考虑更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处理只能停留在“清运”的程度,谈不上真正的无害化处理,更谈不上全面的回收利用。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关乎每个人的利益,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角度,都应该加大重视,加大执行力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1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