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个地处黄河上游的跨经度大省,又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渭源,因渭水发源于境内鸟鼠山而得名的县城,又有“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清源,是渭源的中心地带,是依靠中药材种植获取经济收入的小镇。以上,是我在来到甘肃之前对他们的全部了解,对清源,说不上了解,但至少也绝不是一无所知。
8月10日,我们行者无疆——星火联盟实践团一行人集体前往我们的实践地——清源镇。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坐火车是淄博发往泰山的两个小时的车,当时坐的自己腰酸脖子疼,所以我明白这次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旅程注定是煎熬的,但是我们大家都早就做好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准备。
来到济南的火车站已是将近十点,济南的天早就蒙上了一层黑纱,但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却因为有了我们这样一群“夜行客”而显得格外热闹,可一进了火车厢,热闹又瞬间化为安静,人人都可享有自己的一方静谧,我选择做一个“音乐热爱者”,插上耳机,仿佛外界都与我无关,安心地享受在自己的小世界。
到达清源镇是在第二天晚上,淅淅沥沥的雨也是它们欢迎我们实践团的一种方式,大家举着小伞,拖着行李箱,小步前行。初下清源,属实有些狼狈,但这个二十几度的小镇给了在将近四十度的淄博的山东理工大学学子太多的凉爽和惬意,好感度持续上升。
在这个小镇的十几天里,发生了好多的事,值得我们纪念一生。在十几天的调研工作中,也有让我们实践团成员印象深刻的几个词。
第一个词是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指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培训农民,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十几天下来的走访,让我对这个词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感悟。首先,职业培训应该先从农民的知识水平入手,从他们的思想层面进行启发;其次,职业培训不应该只走形式主义,它应该是正儿八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讲授,培训的内容和项目应该与群众的需求相符合,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再者,职业培训也不是仅仅追求数量的,而应该从质量入手,真正的让农民从中学到些什么;最后,职业培训的适应对象应该广覆盖,而不仅仅局限于精准扶贫户和低保户,它也应该服务于一般户。
第二个词是修路。不管是精准扶贫户、低保户、五保户,还是一般户,都不止一次的提到了道路硬化这个问题。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足以可见农村的道路硬化对他们脱贫致富的重要性。
在所有走访的村子里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非鼠山村莫属。鼠山村的驻村干部说到的一些话始终让我印象深刻,它对我们讲到,他始终告诉三句话给他的村民,第一句是“勤劳致富”,勤劳致富,而不是等靠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第二句话是“和气生财”,就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三句话是“做学法、守法、懂法、有道德的公民”。这三句话不仅适用于这个贫穷的小村子,它同样适应于这个变换莫测的时代,适应于生存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
十几天的相处,让我们爱上了这里的蓝天白云,爱上了这里的凉爽天气,爱上了这里热情好客的民风,爱上了这里热情招待的村民……这个大千世界,总有那么多的美好事物等你去发现。甘肃人民的热情绝不是浮于表面的文字,他更像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到每个人的心里,这种美好的文化,通过短时间的相处就带给我们数不尽的欢喜和道不完的挂念。这次甘肃之行对我们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成长的奇遇,让我们学会自立自主,学会与人交谈,学会为人处世,学会感恩……
分别不是结束,分别意味着我们会再次相遇,别忧愁聚散,又何惧放胆,让幽邃夜晚,静躺入深山。初下清源,初夏清源,感恩相遇,感谢有你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5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