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即将大二的法学生,对法的理解比起填报志愿时的一腔孤勇多了些理论基础。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三下乡法治宣讲实践活动又令我不止于空谈,通过实践走近法治,发扬法治。
我们的第一站在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江口村,与村干部、准大学生交流、了解了当地的普法情况、村经济发展、突出法律知识欠缺问题以及村未来发展方向,收益颇多。当天下午,我们集体走访了江口村的其他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给村民介绍有关民间借贷等法律知识,看到了江口村村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差异明显,对法律的接受度不够高,甚至质疑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这给我们不小的打击,也使我们对基层法治建设进行深刻思考。总的结论就是,乡村法治建设这条路仍然漫长,并不是完全乐观的,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坚守去完善。
(图为实践队员为江口村村民分发宪法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小册子,耐心引导老年人填写普法问卷调查。通讯员 张佩婷 摄)
第二站,我们实践队前往镇司法所,与司法所工作人员讨论了镇法治建设的形式与重点。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法治宣传方式的可行性问题。在与前亭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探讨中,我发现由于大部分的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农村的法治宣传方式并不像城市那么具有多样性、可实践性。宣传栏、公告、媒体传播等宣传方式在农村可行性都不大,可见农村法治建设道路更为艰辛。要想在法治框架下服务群众,就必须将法律权威和农村传统思想相结合,法治与德治并用。
在这里,我想针对农村法治宣传途径提一点个人建议。首先,我认为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短时间定期向村民分享实用性的案件和实时性法律知识,来克服农民文化程度低的问题,也达到较大范围宣传法治的目的。其次,要将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必须监督法律顾问真正走近村民,惠及大众。
(图为实践队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配合,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普法宣讲。通讯员 刘子楠 摄)
第三站,我们在孙伟峰老师的带队下,先后来到漳浦县佛昙镇、赤湖镇、杜浔镇人民法庭,与基层法庭的法官、调解人员探讨学术问题。并深度了解漳浦基层人民法庭的人员配置情况、基层法庭管辖范围的合理性、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令基层法官最为困惑的问题、基层法庭的社会权威性和信服力、规章制度化是否具有可行性、法律宣传的成效与可行性方式、基层法庭的案件上诉率与调解成功率等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为法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基层法庭最贴近中国农村,它们的工作是最具实务性的。所以走进基层法庭对于所有法律工作者的个人信念培养、个人能力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甚至推动法治建设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为实践队员在孙伟峰老师的带领下,与赤湖镇庭长深入交流,调研基层法治建设的经验与问题。通讯员 张佩婷 摄)
总结对三个镇基层法庭的调研后,我想谈谈以下几方面:
第一,司法改革后,这些基层法庭接触到的大多都是离婚和民间借贷纠纷类案件,而且近几年这两类案件的发生率也在提高。在调研中,我了解到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很大部分是由于欠缺证据,只将证据停留在“口头证据”层面。对于这种情况,基层法院也只能依法办事结案,所以某些不法分子也借此来钻法律的空子,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与中国乡土人情密切相关。首先,在中国这个人情化社会,农村百姓注重将信任寄托在情义、良心上,而不是规章规则上。部分百姓没有规则意识和将证据书面化的觉悟。其次,农村百姓往往对法律抱着事不关己,遇事才寻法的态度。再者就是社会舆论、历史乡土人情对农村百姓的影响。当代社会,其实大多人还是知道民间借贷借条的重要性的,但是他们往往会碍于面子或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亲人朋友的不信任与不亲切。所以我建议,基层社会在缓解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可以采用广播的形式来教育、强化农村百姓的规则意识,让“信任建立在规则上”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第二,我们了解到基层法庭的人员配备制度贯彻得不够。不仅法官与法官助理达不到1:1的比例,而且法助不能独自开庭审理,晋升机率非常小。能力不差,但个人价值却难以实现,积极性就日益被磨灭。所以就这种情势来看,要么国家进行人员配制的调整,为法官助理提供一个提升的平台——先让法官助理自愿离职但保留他们的职称,只是离职等待通知开考,择优录取成为真正具有实权的法官助理或提升为法官,做到地位与能力相称。要么就得贯彻1:1:1,让法官助理与助理各司其职,利于法官助理的个人发展。
第三,基层反馈平台欠缺问题。基层法庭代表反映,他们在向上级反馈基层存在的疑难问题后,无法及时得到上级的回应。可见基层法庭迫切需要一个专门的官方反馈平台,进行专业的交流。及时得到上级的指导,及时反馈基层问题,减少法律工作者在行程上浪费的宝贵时间。
第四,我非常赞同其中一位法官提出的“将程序规范化,把经验留下来,培养科研型与教学型人才”的观点。这个观点旨在留下老一辈的丰富经验,并规范化一代代传承,减少年轻一辈探索的时光,促使年轻一辈将更多精力花在推进法治建设的深度思考与科研中去。
(图为走访奔波了一天的实践队员们在沙滩整顿,总结一天的成果与教训。通讯员 张佩婷 摄)
除了专业方面的感悟外,通过三天的合作,我也为八个小伙伴组成的这个三下乡队伍的团队意识及责任感所触动。即使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突发状况无数,大家也不焦躁不放弃,保持着积极性与三下乡的初心,努力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虽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但我们八个成员都能互相包容理解,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而是尊重对方的想法,汇聚更大的力量。当然,三天走来,并不都是坦途。由于计划不全面,我们也耽误了时间,碰了壁,走了很多弯路。但经历使我们积攒经验,为下一次的更好奠定基础!
走近乡村,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凝聚着我们队员一致服务社会的决心,坚定着我们的法治信仰。感谢三下乡,让我用不长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8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