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郭一卉)2019年8月14日上午,经历了四天的前期准备,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响塘乡暑期社会调研团队终于来到了位于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芳石村的湘潭升平轩纸影博物馆。
(图为升平轩博物馆外景)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有“电影始祖”之美誉。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在中国湖南,皮影戏亦是一种艺术代表,流行于湖南长沙和衡阳,以及益阳、常德、湘潭等地。
今年83岁的吴升平,是湘潭市著名的皮影表演艺术家。1937年吴升平出生在湘潭市响塘乡(今雨湖区响塘镇)的一个纸影艺术世家。吴升平7岁时便跟随祖父吴作霖学习纸影艺术,一生从事皮影表演、制作等工作。身为吴氏皮影戏第20代传人,在继承吴氏纸影艺术表演技艺的基础上,吴升平还独创了“吹胡子瞪眼”、“面部提拉机关”等技巧,并成为影偶道具制作“异形刀法”的唯一传人。由吴升平一手打造的皮影艺术博物馆建成运营已有四年多时间,馆内珍藏了300余件吴家20代人创作的经典人物皮影,诉说着千年光影传奇。
(图为博物馆里部分展品)
用一生去传承
“学而时习之,做学问,没有时间限制。我这一生就只专注干过皮影这一件事情”,吴升平在采访中这样告诉调研团队。
据吴老先生回忆,在他的学习与成长阶段曾经历过中国最黑暗的“十年动荡”。 “当年闹得特别厉害,我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很大一部分与皮影相关的东西都被收缴和销毁。为了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家里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剩下的东西全部藏于地窖,才幸免于难”。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吴老深感皮影戏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在全国的皮影艺人中,大多数由于年事已高无法演唱,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的皮影艺人更是寥寥无几”,为了让这一珍贵的手艺流传下去,他将自己本应从事律师行业的孙子吴渊叫回家中,将手艺传承与他。
为了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201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将湖南、河北唐山、甘肃环县、陕西华县等地的皮影戏捆绑为《中国皮影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采访吴升平现场)
传承与创新
此次采访过程中,调研团成员发现吴老是一个十分耐心且和蔼有加的人。与调研团成员们讲起以前的事时显得格外地有精神,不难看出,吴老对于皮影戏的热爱,并且由衷地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事业。
而对于如何更好的传承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问题,吴老专门讲了他和许多其他传承人不大相同的传承理念。吴老认为,发展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快。湘潭皮影戏是一件民俗艺术,本就不太好进行推广普及。另外,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工制作成本更低,更加使得这种需要纯手工打造且成本较高的技艺出路困难。
基于这种情况,吴老寻找新的出路,在制作手法上进行了创新,使成品的颜色等更为悦目。2014年,为了抢救湘潭特色皮影戏,吴升平主动打破“行规”,在家人的支持下,历经多年时间,编著了《湘潭地方影子戏》一书,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影子戏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艺术内涵。为推广湘潭地方影子戏,吴升平开展了一系列传承活动。当时已年愈古稀的他带着工具箱辗转于全国各地,不辞辛苦地向人们介绍湘潭纸影戏。与此同时,他还深入学校、社区等地,为公众普及影子戏知识、表演影子戏。
现在,吴升平门下的徒弟已有30人,这中间还有一名国际友人。他的孙子吴渊也接过了传承湘潭纸影的“接力棒”,每天跟随他学习和整理吴氏纸影戏传统剧目。目前,爷孙俩已把纸影戏的表演传统剧目、制作工序、舞台搭建等内容做成了电子读物,向社会发行。同时他们办起了中国首家“私人纸影展览馆”——湘潭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开放至今已接待近万人参观学习。在市博物馆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吴升平的纸影还被作为文创产品向社会推广。
近些年,吴升平在想方设法超越和丰富前人的技艺之时,还注重拓展纸影艺术的传播空间。在这期间,他多次登上央视荧幕,手把手教授明星艺人和外国友人表演纸影戏。据吴升平的孙子吴渊介绍,他们还创建了纸影数字博物馆和纸影APP,时机成熟之后将投放于市场应用。APP可以让用户自己体验设计皮影人物,根据软件内部给出的各种部件,设计自己喜欢的人物,让用户切身感受皮影的魅力。
(图为吴升平为调研团成员现场表演皮影)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一直在奔跑,我永远不会退休。”吴升平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为湘潭纸影的传播亲力亲为,“哪怕倾其所有都在所不惜。”
随后,在吴渊先生的陪同下,调研团成员走进馆内,了解皮影的发展历史、制作过程。吴先生为大家讲述了南北方皮影的差异,由于人偶身高、舞台的设置,北方皮影人偶多为“五分脸”,即从观众视野望去只有一半的侧脸,而南方皮影人偶则为“七分脸”,将人物的表情更为全面细致地向观众展示。
制作手法的差异尤为展现在人偶的手部。北方皮影人偶的手部只有两个部分,使得“抬手”这一动作显得生硬,而南方皮影则设置了三个部分,手臂、手腕和手相互分开,使得抬手时更为流畅,更似真人般生动。此外,差异性还展现在头部制作和材料选择、和工具等不同方面,吴先生也为队员们一一作了介绍。
(图为吴渊为调研团成员讲解皮影制作)
最后,调研团成员学习了皮影的制作和表演,切身体会了皮影的魅力。吴渊先生还邀请调研团成员之后与他们一同演出,一起为皮影的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图为调研团成员学习制作与表演皮影)
此行最后,吴老先生由衷地说道:“这种文化物质的传承,以后就是靠国家的支持和你们这些孩子啊”。
传统文化的传承,真正依靠的应该是每一个人,相信此次的采访之旅对调研团成员的影响颇深,希望在之后的道路上,由他们也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吴氏祖孙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5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