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苏州大学文学院“苏绣,指尖上的千年江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苏州镇湖街道,开展探究苏绣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活动。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走向成熟。苏绣以高新区的镇湖镇刺绣最为有名,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中的八成产品来自镇湖。
实践团队到达“苏绣小镇”,首先参访的便是中国刺绣艺术馆,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甫一进馆,队员们就感受到展馆园林般的设计,亭台楼阁,廊桥水榭,与艺术馆主建筑浑然一体,恰似天成。走在竹林小径中,还有民乐伴耳,馆中三三两两的阿婆们谈笑风生,真可谓“未见其品,先感其气”。
进入主展厅后,看着这些细腻生动的绣品,团队成员都忍不住说道:“我以为这些是摄影和绘画作品,但原来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二楼陈列着一幅长达十数米的《清明上河图》绣品,团队成员都伫足欣赏,虽是“巨幅”作品,但它每一处细节都毫不含糊,城市风华、人物样貌、河柳景致……无一不令人称赞。
与《清明上河图》相对的,是一幅12米长的《姑苏繁华图》。它本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展示的绣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卢福英女士创作。管理员介绍说,这幅作品采用上百种色线,针法繁多。浓与淡、直与曲、柔与刚变幻,描绘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引人入胜,倍感非凡。一位队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幅绣品不仅仅是忠实原稿,还能充分体现苏绣这种纤维艺术的精湛技艺,有种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
通过管理员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苏绣仍然在不断创新。刺绣作品早已不止于人们传统印象里的花鸟虫鱼题材,现代艺术和创意作品比比皆是。比如马小英的一幅《非洲雄狮》,采取乱针绣的针法,利用丝线不同的粗细和光泽,使雄狮的毛色呈现出凌乱有序的状态,把百兽之王的尊贵、威严绣制得丝丝入扣。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以针作画、巧夺天工,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苏绣形成了独立的刺绣风格,但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也做出改革,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个性化的量身定做,让苏绣不再局限于陈旧的模式,融合购买者的思路与理念,通过纯朴的苏州绣娘手工刺绣而成。苏绣不仅是艺术,还有更多渗透其中的人性化品味。在这里,团队不仅欣赏到一幅幅精美的苏绣作品,而且感受到手工匠人的不易。苏绣口口相传,手手相教,代代传承。每一幅绣作,团队成员能看见的细密的针脚显示出绣娘扎实的基本功,绣作独一无二的造型也体现出创意与智慧。古老的技法和现代的时尚理念结合,为苏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苏绣在世人面前大放异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7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