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星期三下午2点,青岛科技大学赴商河“青春化,非遗行”实践团对上午进行的济南商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这次问卷调查覆盖商河县内外以及各年龄段人群,小到十几岁学生,大到七旬老人。被调查人员的职业主要为学生、自由职业和企业、事业单位,少部分为老师和个体。所以说这次调查中涵盖的人群比较广,得出的结论相对更加客观和准确。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大部分人只是了解一点,并不是非常清楚,但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都十分重视,并且认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政策执行和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明人们对非遗保护的态度还是比较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文化,在促进文化多样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商河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商河的鼓子秧歌最为出名,并且三分之二的人知道商河县又称鼓子秧歌之乡。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有小部分商河人并不知道商河县又称“鼓子秧歌之乡”, 可以看出还是有小部分人不太重视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调查人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做出了极大的肯定,认为其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认为这是文化创新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结合大家对商河县非遗面临问题的看法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人认为非遗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愿意继承,大家讨论了商河县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各种地位,以及它们在当地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差距。考虑到这些,思维敏捷的实践团结合这几天来对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调研进行分析,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基本大致相同,但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并不是一样,比如被调查人员对于鼓子秧歌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深入。商河县政府对鼓子秧歌的重视程度很大,投资力度也比较大,从基础教育上入手奠定了深厚的传承性基础,说明鼓子秧歌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前景还是可观的。而对于商河老粗布来说,保护和传承的困难度比较大,在工厂化的冲击下,纯粹的棉纺织业并不能像以前那样映入群众中的眼帘,并且手工技艺复杂,在多种元素的影响下,商河老粗布在夹缝中生存,他们认为这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商河老粗布的保护和发展。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如此,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和想为非遗出一份力的人发挥自己的才干让非遗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