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到8月2日,“一片红忆入梦队”的成员奔赴上海,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活动主题的“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团。队员们在这个夏天播撒汗水,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更加坚定在追梦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第一站是淞沪抗战纪念馆,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站。
“一片红忆入梦队”队员走向淞沪抗战纪念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潘旭洁 供图
光辉历史,英勇抗战
被青木绿叶环绕着的,是公园深处的那座高塔建筑物,玉石做的墙壁,青瓦铺的墙沿,它就像宝剑直指天际。这,就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主体建筑的纪念塔。那日并非晴朗,天空阴沉沉的,却反倒是增添了一丝肃穆,我们一行人踏着坚实的阶梯,向那笔直的高塔走去,就像是奔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约定。
馆内以红棕色为主色调,从形、声、色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模拟当时的场景;我可以听见战场上密集的炮声,我可以看见群众们奋起抗争的英勇,我甚至可以触及到那天那日滚滚的乌云、声声的呐喊。
我好像走进了当时的世界。
1932年1月27日夜,日军在浪人假意解释的掩护下开枪射击,我方军队迅速回击,淞沪抗战正式爆发。那一年,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攻打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上海军民义愤填膺,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那一年,面对日本人的不断挑衅,中国驻守上海的19路军全员在在1932年1月23日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表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成败何足计, 生死何足论”“尽我辈军人守土御侮的天职, 与倭奴决一死战。”那一年,日军扬言三天占领上海,中国军队在人民的支持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军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中国军队凭借高亢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训练有素的军事能力,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让日寇的全面侵华计划硬生生推迟了5年。
我们就站在这里,跟着讲解员的步伐,探寻着每一处每一幕当时的场景。血肉成河,炮火连天……这些简短的词语,渲染了当时悲凉的天色,我们无法实地的感受当时的痛苦,只能试图从模糊的油画、冰冷的展品中,只能一遍遍在脑海里模拟那时的场景;然后感受他们的痛苦,感受着面临家人死去、身体残破却依然拼命着、嘶吼着向敌人进攻时的悲怆。
他们有的人被打倒在地,此前眼睛里是闪着泪光的,那泪光里包含的不仅是痛苦,更多的是欣慰。
终于为祖国拼尽全力到最后一刻……只可惜,没能亲眼看到这场战争的胜利,没能亲眼见证我的祖国日益繁荣、强大……
他们有的人仍然存活、仍然反抗着,看着倒在地上的曾经的亲人、朋友、爱人……然后继续前行,带着那些所爱之人的信仰,继续前行。
他们的眼里是有光的,浸透鲜血的光才能穿透连天的炮火,然后化成利剑,直刺敌人心脏!
我们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但在观展过程中,大家并没有一丝一毫作为胜利者的喜悦感。据统计,中国金钱损失约为十四亿元。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同济大学(吴淞)、复旦大学(江湾)、上海法学院等均遭轰炸。
战争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痛苦,可当时的中国还不够强大,我们只能被迫的承受那种痛苦;幸好,我们有英勇顽强的先辈,他们用自己的身躯赢得了那场战役,撑起一个民族的荣耀!
不忘过去,开创未来
据馆内讲解员介绍,2000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纪念馆在宝山人民的强烈要求和支持下建成开馆。展馆积极征集抗战题材艺术作品,旨在用多维的新型处理技术真实客观展示淞沪抗战的历史原貌,给观者强烈的带入感,使得新时代人民群众勿忘历史、砥砺前行、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现在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好像所有的血腥、所有那时的痛苦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淹没在历史的海洋之中。
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旗和别的国家不同,我们的国旗是鲜血般的红色,因为我们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我们不会忘记,那年那日,日军残忍行径令人发指,上海军民死伤惨重,鲜血洒满坚实的黄土地。
我们不会忘记,那年那日,中国军队英勇抗争,以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重创日寇,捍卫主权。
我们不会忘记,那年那日,人民群众奋起呐喊,奏出一曲慷慨而悲壮的战斗之歌,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不能忘记,今年今日,当我们站在这里,仍能体会到沉重的震撼,像是历史深处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感,随着时间的海浪,冲刷着、席卷着朝我们奔涌而来。
所以,我们必须前行!
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才有选择战与不战的资格;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才能保护那些我们珍爱的人、物;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才能对得起先辈们献出的鲜血和生命;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才能让中华之龙重新崛起,然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捍卫一个民族的尊严!
今天,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使命,将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应当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将来,在不久的以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奉献全部的力量。
淞沪抗战馆内留言簿留言。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潘旭洁 供图
在写留言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馆门口的那座纪念塔,如果我能透过历史的迷纱,是否能看见纪念塔中的英魂,是否能看到纪念塔顶尖的中华精神之光?
遂落笔,笔触: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精神不朽。(通讯员 潘旭洁)
“一片红忆入梦队”队员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潘旭洁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