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朱家尖东端,背靠着樟州山,有一个三面环海的传统渔村——樟州村。在仅有的1189名村民中,从事渔业劳动的就有812人。几年前,传统的“男人出海捕鱼、女人织网孝亲”的生产生活方式,致使樟州村经济发展单一。而在短短几年后的今天,生态旅行、渔风民宿……樟州村已经从一个传统渔村发展成为了一个旅游新村。
是什么带动了樟州村的发展,发展的历程又是如何的艰辛?2019年7月14日,浙江海洋大学“七十载风‘渔’同行,共续海岛蔚蓝”——东海渔村调研实践团走进位于舟山朱家尖东部的美丽渔村示范村——樟州村,采访了这里特色渔家民宿产业的创业者张馨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让家乡遍地是旅店,迎接八方宾客。可直到我25岁那年,我才真正下定决心,辞职归乡……”
海风吹拂,伴着起起落落的海浪声,张馨予想起了五年前那个稚嫩又义无反顾的自己。
2014年,张馨予从所在国企辞职,回到家乡樟州村,开始了“拓荒”生涯。彼时的樟州村作为舟山本岛唯一以原始捕捞为主的原生态渔村,对以民宿经营为代表的全新的生产方式有一种天然的抵触,认为这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最初的这段日子里,她举步维艰,但她没有选择放弃。她坚信只要她一人率先成功尝到了甜头,就不怕大家不消除成见。在她坚持不懈的软磨硬泡之下,家人终于松口,勉强同意将家中老宅交予她改造。这是创业之初,她唯一可以支配的资源。
然而很快,她便遇到了第二道难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想在强手如云的民宿市场中保有立锥之地,就必须在民宿改造上下足功夫,但家境一般的张馨予,却被家人一致建议简单装修随意布置一番便开张营业,从而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快的产出。但是坚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得最久”的张馨予不惜倾其所有甚至高举外债,全力以赴地将自家老宅改造成渔家特色鲜明的新型民宿,并取名“迷屿海”——这是当时村内最气派的建筑。
拓荒之路必定坎坷不断。这一路走来,各种难题始终与她相伴——由于无适宜的经验可循使得运营困难重重、由于村内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客流量始终不及预期……她自嘲,最初的自己完全是“瞎子走夜路”,走一步就得摔两跤。一路坎坷虽然走得艰难,但却让她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安全感。她“苦撑”了整整一年之后,终于盼来了对她“拓荒”之路影响深远的时代之“变”。
致富不分家,热情授经验
2015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家对舟山群岛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空前,舟山市政府对“朱家尖必须作为舟山旅游金名片”的定位也愈加明确、深刻。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樟州村,很快成为了朱家尖海岛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帮扶对象。如果说之前的这一切都是张馨予拓荒路上量变的积累,那么15年10月在朱家尖举办的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真正成就了她期盼已久的“质变”。从此,她不用再为客流量而忧愁——作为樟州村周围景点唯一的民宿,她获得了独占鳌头的客观条件;与此同时,当初苦心孤诣追求的品质与一直以来平易近人的价格最终为她赢得了稳定的“回头客源”。“迷屿海”的红火让樟州村民们也分外眼红,他们大梦初醒地意识到,原来这个时代在家待着也能把钱给挣了。一时间,大家纷纷涌入民宿经营行列,然而严重的两极分化很快便出现了——红火者如“迷屿海”,由于起步早、品质高、口碑好,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房间常被抢订一空;至于冷清者,则由于经营不善抑或其他原因,短短几周内就被迫摘下招牌、勒令整顿。失意的村民纷纷涌到张馨予家中,向她请教。
家人建议她对外有所保留,毕竟同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势必会影响“迷屿海”的盈利。但她依然“特立独行”了一回,不仅对上门求教的“来者不拒”,甚至对那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还主动登门指导、传授经验。别人说她傻,她都是一笑带过。她的梦想是让家乡遍地是旅店以迎接八方宾客,这个梦想的滥觞是在她很小的时候,村里的男人们大都出海捕鱼,使得原本就不太热闹的樟州村显得更加冷清。她的父亲也在此列,因此她和母亲素来饱尝孤寂之苦。小时候,她经常期盼着有人能来樟州,扫去这里的冷清。她说,由于近年来近海渔业资源渐趋匮乏,村里的渔民必须远渡重洋,常常一年半载都难以归家,这让樟州更没了生气。当看到村里那些留守的渔童和渔嫂们焦虑的眼神,她仿佛看到了童年时的自已和母亲,她意识到自己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更准确地说,要让他们有什么可做,从而在经济上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在精神上收获成就与满足。
她把理想付诸实践。只是当时的她并没有过多考虑这么做的深层意义。后来,通过村干部她才了解到,在她带领下集体改造老屋为民宿的行动使渔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丰富,成为了全市转产转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典范——也就是说,她走在了改革创新的前列。得知如此,她十分平静。“樟州是一个整体。”她说,“我作为樟州村较早的民宿经营者,带动共同富裕,本来就是义不容辞的。”
“旅游+环保”结合,创新民宿经营模式
所谓“拓荒”,不仅是开民宿经营的鸿蒙,更要在经营模式上敢为人先、有所创新。
在“迷屿海”的柜台前靠着一个巨大的船舵,上面痕迹斑驳,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古朴而沉重。这个船舵属于张馨予的祖父。在祖祖辈辈家家户户都以捕鱼为生的樟州,船舵是渔民安身立命的根基。这个锈迹斑斑的船舵陪伴了她祖父完整的渔民生涯。张馨予时常感概,每次看到这个船舵,她都能由衷地感受到樟州老辈顶着风浪在海上打拼的不易。一个船舵背后所折射的恰恰是烙在樟州村民血脉中的渔民记忆。可随着时代发展,新式渔船被广泛使用,这些旧式船舵逐渐被淘汰,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垃圾。选择留下它,是因为她不忍心放弃这见证着樟州村奋斗过往的老物件。
除了这个船舵,“迷屿海”客栈随处可见颇具特色的手工装饰物,据她说,这些物件都颇有一番“来头”。由于樟州村位置特殊,临近的海滩上搁浅了大量的海洋垃圾,这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张馨予坚持每天至少去沙滩上捡垃圾一次。这些海洋垃圾体量大、数量多,“每次用来运送的卡车来回两三趟都搬不完”。这注定需要耗费不少体力与心力,可她依旧坚持,日日如是。“我们樟州村靠海吃海,要是连生养的地方都照料不好又有何颜面立足呢?”她将其中尚可利用的废弃物收集清洗,并通过自己别出心裁的创作加工,便成了“迷屿海”中别具一格的装饰物。她的行动感染了许多入住“迷屿海”的游客,他们主动要求加入体验,久而久之,这个“特色项目”便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入住契约”,大家忙于其中,乐此不疲。
访谈临近尾声,团队成员将精心绘制的海洋垃圾分类示例图赠与张馨予。这是每一位海大学子对海洋环保事业先行者的致敬,也是每一名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对白手起家创造樟州新天地的拓荒人的致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0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