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红色基因,致敬祖国脊梁——浙师大马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寻访70位革命老兵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林亚婷 南雨希 郑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音·砺学暑期实践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致敬祖国脊梁”为主题,分赴金华市多个县区,对话革命老兵,寻访红色记忆,颂扬革命故事,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1-出征仪式

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紧紧围绕“七个一”的主题,为革命英雄拍摄一次照片,汇成“红色影集”;记录一段故事,汇成“红色故事”;举办一次展览,收集红色家书;录制一段视频,回味峥嵘岁月;开展一次宣讲,传唱革命精神;开发一节党课,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凝练一种精神,阐释好、弘扬好新时代的革命精神。

聆听革命故事,挖掘红色精神

2-金华市军分区干休所

7月1日至7月4日,在金华市委宣传部、金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实践队员们经提前联系,整装待发,分头前往金华市军分区干休所以及婺城、浦江、兰溪、永康、东阳、义乌等多个县区进行走访,与老战士、老同志零距离对话,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3-钟勇军老人

4-合影

“我从未后悔自己选择参军……”在金华市军分区干休所,队员们见到了曾任浙江金华军分区副政委的钟勇军爷爷。秉持着“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从革命年代到和平年代,钟勇军从未淡去至诚的底色。“曾经当过兵,就永远是个兵;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忠诚。”一袭戎装笔挺,几枚奖章依旧闪耀着老人的一腔赤诚和赫赫功勋。

5-王景友老人

6-合影

一把老藤椅,几瓶纯牛奶,一院花花草草,杂乱而温馨的布局……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场所,却是入党七十余年,历经淮海、上海、济南等多次战役,承担起抗美援朝战役的卫生保障工作,立下五次三等军功,立下团体二等功,八十九岁高龄的老军医——王景友同志的家。火海与严冬,他在朝鲜战场上用鲜血闯出一条路。一双手,粗糙、沧桑,满是褶皱;扛过枪,装过弹,铭刻着一群人的信仰,一个时代的记忆。握手间,是责任的交接与传承。

7-汤健老人

8-照片

但凭胸间热,哪畏刀枪寒。今年八十八岁的汤健老人先后在陆军第五医院、第695野战医院、第122医院任军医,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凭着对消灭恶势力的那份坚决,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军队之中。“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远离战场几十年,老人始终心系国家与人民。医者仁心,以勤为本;戎装虽褪,但守初心。

红音振振,砺学声声。70位革命老兵的故事逐渐丰满成形,实践队员们也在与老兵的交谈中触摸着历史,聆听着一个时代的声音。

引领青年信仰,重塑青春理想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对于实践队员们来说,活动进行至此的短短几天,也已称得上意义非凡。

9-队员

10-队员

在走访革命老兵们的过程中,老人们毫无保留地分享那段曾经的峥嵘岁月,将我们又重新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对老人们来说,那段时光是一幕幕珍贵场景,是一次次独家记忆。而对于我们来说,那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故事,更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它体现出的是革命年代,战士们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品质,这正是凝聚成整个国家强大未来的不朽力量。老兵们缓慢却又坚定的话语,将精神的种子深深植根我们的心中。未来,以红色基因浇灌更多青年学子,必能开出民族与国家希望之花!

——实践队员 郑 好

面对我们的问题,老人们侃侃而谈,耐心回答,言语平静但掷地有声。听到他们讲的故事,看到他们的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到一位军人的雷厉风行,一位科室主任的运筹帷幄,一群对艺术和传统文化有着深沉情感的老人笔下的纸短情长……我们在此次意义重大的走访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一份知识、一份感动,更是一份做人的道理,一份真正的成长。带着老一辈人的殷切希望,我们想将这样的红色故事传得更远,想让这样一种红色精神走得更长。

——实践队员 李 彤

从早晨五点半的太阳到凌晨十二点的星光,从寻访红色记忆到记录革命故事。短短三天,在与革命老兵的零距离对话中,我看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沧桑岁月。他们中有文艺兵,有军医,有武警……他们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别离了昔日的亲友,毅然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抗战之路。在离开部队之后,这群老兵们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而是怀揣着一颗热忱的赤子之心,继续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希望我们可以走出象牙塔,投身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当中,在倾听中追溯记忆,在付出中收获感动。

——实践队员 南雨希

献礼七十华诞,致敬祖国脊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员们深入挖掘革命老兵的红色故事,为设计“我和我的祖国”专题微党课集、专题展览,制作“共和国脊梁”影集、纪录片集积累了生动素材。

11-宣誓

12-八一五星

在之后的活动中,队员们还将紧紧围绕“七个一”的活动主线,结合七七事变82周年的特殊时间点,于乡村文化礼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课,让参观群众能够真切感受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并于浙江义乌陈望道故居展开理论宣讲,传唱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在广泛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队员们将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从实践感悟中挖掘好革命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阐释好、弘扬好,并为如何关爱革命老兵、退伍军人提出可行性建议。

总有一些记忆历久弥新,总有一些感动穿越时空。光辉的革命历史孕育不朽的精神,生生不息地滋养着新时代的新青年,后来者当赓续红音,砥砺前行。革命长歌不散,吾辈翘首以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9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东方嵎夷之地,技艺传承之始

冶制锡镶,与杯盏间相遇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土火迸发讲人间瓷话,彩釉黑陶里看德州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6项。地方对于非遗申请和保护传……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鸢都凝雅韵,鸢飞挟风鸣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3日电(通讯员潘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 潘宇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

寻访黄氏烙画,感受非遗魅力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1日电(通讯员逄文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 逄文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刀光剪影里,论指尖流霞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为入门成本低,技巧多样不拘一格,受众多为妇女老人,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火淬琉璃光影,熔叶徐染绣芙蓉

要谈淄博,要讲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为稷下学宫成就百家争鸣的美谈盛况,他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聊斋志异》,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辉煌。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黄河文化…… 梅云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威海锡镶技艺,探析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保留着归属民族的根,亦是一种无形且无法代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在新媒……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锡镶传承现状,助推非遗创新传承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31日电(通讯员张腾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等有着重要意义。为…… 张腾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助残•筑梦”实践团举办艾草工艺制作活动
2019年7月24日至26日,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助残·筑梦”实践团在威海市环翠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辅残艾坊,助翼逐梦”辅助残疾人制作艾草公益活动。活动前期,团队线上招募到12位志愿者,志愿者们与团队成员…
我当班主任的第七天
我当班主任的第七天2019年7月18日,距离我们来到吴川市吴阳镇芷寮小学已经有6天时间了。今天的我依然醒的很早,看着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我脸上,我便会游戏,从心底生发出一种幸福的感觉。在简单解决了早餐之后,…
”戏拟人生“——新民社区行
虽然才是七月初,但盐城的热浪早已笼罩整个城市。盐城工学院的志愿者们经过近几年的走访发现,有这样一个容易被社会忽略的群体——服刑人员家属。监狱中的服刑人员及其子女普遍缺乏权利保障和人性化的关怀,…
支教的体会
支教的体会7月21日星期天,今天是支教活动的第7天,我们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身着飞跃时间队队服的岭师学子们高举队旗,踏入了吴川市吴阳镇芷寮小学,开启了为天时为期10天的支教生活。尽管刚刚到来,…
炎炎夏日赴乡村 科技支农学子行
2019年7月25日上午,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杨凌科技金融调研队在教授杜君楠和带队老师孙权的带领下,在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开始调研。此次关于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扩散影…
横行天下,别无他店
2019年7月9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WE先锋队应邀前往浙江横店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展校企交流活动。浙江横店进出口有限公司隶属于横店集团,与横店影视城同属集团名下产业,是国家外经贸部审批的综合型国际贸…
情系三农青春志,农校学子当知农
作者:潘文宁/文潘文宁杨金涛万鑫源/图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抱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行走在阡陌之间,下…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苔梦实践队实践活动结束
7月30日上午,苔梦实践队支教所在学校全体学生文艺表演联欢会暨暑期支教结束典礼顺利举行,这也标志着苔梦实践队暑期实践活动正式结束。典礼上,首先由小学低年级孩子认真表演了舞蹈,然后由初中孩子表演了生…
情系三农 “我”的乡村之行
我国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新技术更农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7月24日,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影响调研小组”来到了杨凌区曹沟村和曹…
满目皆绿色,万家尽开颜
作者:潘文宁/文潘文宁杨金涛万鑫源/图初晨的阳光洒向了宿舍楼,新一天的挑战等待着风华正茂的青年,阳光里包裹着的硕果,期盼着他们去采撷。7月26日,队员们早早地起床、洗漱、用餐后便向着继毕公村、曹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