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之行
2019年7月1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队——红色战略规划考察团一行人又出发啦!在经历了几天的采访和助学政策宣传,他们决定改变一下方式:前往殷墟参观和发现。

烈日一点都没有影响他们的好心情。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殷墟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进入殷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仿制的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长廊,廊内墙壁上满是甲骨文字,从象形字到会意字,与现在的汉字古今对照,令人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才智。紧接着是一片甲骨碑林,一座座碑挺立在那里,见证着商朝的历史,艺术,和文化。

接着我们来到了妇好墓。它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妇好墓的各种文化遗物,以及贝类、海螺等,尚有待于我们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研究。丰富了商文化的内涵,为祖国的文化增添了光彩。
最后,我们参观了殷墟博物馆,见到了各种青铜器,玉器和甲骨文字。看到这些文物,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物去研究,精美的殷商文物让我们了解了中华的渊源历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54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2年7月7日上午,我们一路8人参观了埠落村,在村中我们广泛收集村中丰富的村俗资料,并与埠落村前村支书记高书记展开了亲切而又有趣的交流,通过积极的准备,我收集了群里面的有关村俗的……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12日上午我们社会实践团队前去了解了埠落村的文明发展历史,通过了解我们认识到埠落村的文明建设主要分为先创建一个文明村进而建立一个文明户的建设方向。埠落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始……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七月十一日,在距离下乡活动还有2天时,我们选择参观了埠落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后面有雄维两棵银杏树,树龄120年。雌树高13米,胸径130厘米,每年果实累累。雄树高13.5米胸径220厘米。2004年……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1950~1957年,分别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毕家村、埠落村、蓝家庄,于抗战时期,北宅地区就有了中国共产1956年6月合建为第二先锋农业合作社,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是毕太庶(毕家村党的组织……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1950~1957年,分别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毕家村、埠落村、蓝家庄,于抗战时期,北宅地区就有了中国共产1956年6月合建为第二先锋农业合作社,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是毕太庶(毕家村党的组织……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下了大巴车,等了没一会儿,远处负责迎接的村民身后跟着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轻人,笑着走来,队长吴晗赶紧迎了上去。我们一边寒暄,一边跟着村民往村里走。路边的花朵开的艳丽,可能是昨夜……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7日上午8点为了更好的了解埠落村的历史,我们今天参观了曾经的中共青岛市委机关所在地,抗战初期青岛对敌斗争的指挥中心,崂山抗日游击队的诞生地。在这里我们深刻领悟了抗战过程……
“乡村发展观察者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