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云南普洱7月24日电(通讯员吴越 郑玮)7月12日,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藓为人知”野生苔藓调研实践团队远赴云南省,由绿科景观工作室的十一个人组成。48小时的舟车劳顿没有消减大家的热情,对调研地野生苔藓及其它珍稀动植物的研究和保护甘之如饴,通过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三下乡”的号召。
向阳而生,逆风飞翔
“务必注意安全,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本次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刘庆华院长在7月9日以“藓为人知”为主题的野生苔藓保护社会实践团队出征仪式上特别叮嘱我们。辅导员孙贝贝老师也受邀参加了此次仪式并为我们授旗。
本次社会实践的地点包括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市场、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普洱哀牢山建立的海拔2500米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其中最大的困难是赴观测站调查。天气多变,虫蛇众多。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刘梓君 摄
花都春城,还看斗南
16日,当东方刚刚出现鱼肚白的时候,远处的高山和建筑群还在朦胧中,小分队赴往斗南花卉市场,通过走访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大众对苔藓的了解和野生植物盗挖现状的调研。成员们置身茫茫花海,不禁感叹其花卉种类之丰富、价格之划算以及创意之精美。
我们共发放了2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47份。统计得出,在针对大众对苔藓的了解程度上,约60%的人都对苔藓有一定的认识,能对不同种类进行简单区别;有70%的人认为野外近些年苔藓分布面积总体减少,人为因素占主要方面;在保护对策方面的问题上,一位从事苗木批发的游客提出:“建立地方性野生苔藓保护站,加大政府管控力度可以减少人工盗挖。”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刘钦朋摄
本日实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尽管在斗南花卉市场的这种专业性、成熟度较高的平台,盗挖珍稀野生植物的现象仍然存在。有大量下山兰花和根桩被裸根随意的摆放在摊位出售,更有摊贩对出售野生兰花直言不讳。队长刘钦朋表示:“每一株野生兰花都是从几乎没有重量的种絮历经时间积累长成的,这样的现状,实在是难以言喻的痛心。”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何怡璠摄
走访专家,答疑解惑
17日,我们有幸联系到了研究苔藓的专家——-马文章博士,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了一次学习与交流之旅。马文章博士引领我们到他的办公地点,体验科研人员的工作氛围和状态,并进行访谈。
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刘钦朋:您现在对于苔藓研究的方向更倾向于哪一个方面呢?
马博士:我现在主要的方向偏向于一些标本的收集和物种的鉴定,以及在大量检视标本基础上的分类学工作,就是我们大部分理解的经典分类学。
对于经典分类学今后的发展,马博士认为分类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门学科以后可能会更多的由爱好者来接任。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越 摄
对于刘钦朋提出的苔藓植物的水生类群与陆生类群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有严格的界限的问题,马博士解释到无严格的界限是通过生境的形式来判断的。这种情况叫做机会主义水生苔藓类群。这一类群不具备适应较长时间流水浸没环境的生理特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越 摄
最后马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现在更多的人只关注自己研究的那个类群,可能由于时间或者经历的关系,很少会像以前那样,有种大家,是各个类群都认识的,这样的人才社会会越来越少”。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刘梓君 摄
藓中有乐,终为人知
17日下午,调研团队轻装简行,从昆明西部客运站出发,接近五百公里蜿蜒山路,于次日成功抵达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一下车就受到了副站长鲁志云和生态站研究人员的热情接待。
哀牢山属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是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优良的野生苔藓研究基地。进山前,调研团队与副站长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得到很多建设性建议,并对哀牢山实地环境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了初步了解。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刘梓君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40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