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新闻舆论总是把“留守儿童”定义成一个非常贬义,急需解决的社会现象,加上一些自媒体关于这一方面自导自演,利用人们廉价的关注感来博取眼球,“留守儿童”在我们看来都渐渐都变成了“问题儿童”。但我认为他们定义的贬义部分只是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这些人把孩子丢给祖父母就万事大吉了。大众媒体把这部分的贬义扩大到所有的留守儿童家庭,这是非常扭曲的。我一直秉持的一个教育理念是:“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请原谅父母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每个人都是第二次做孩子,拿出自己做孩子时的记忆与想法或许就能轻松解决自己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与代沟了。”
所以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天使之翼志愿者服务队本着关爱留守儿童的夙愿,在十堰市妇联的领导下来到湖北省十堰市最偏远的山区,去当地的一处民办托管中心任教。到了当地之后,我能看出托管中心每一位小孩子对于志愿者到来的喜悦与新奇,同时,也能看到他们不时露出的迷茫和无助。即使托管中心的老师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站在孩子们的面前,我却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悲凉。在来之前我认为和别的成员相比我应该可以和孩子们走的更近一些,因为小时候我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因为我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因为我们有共同经历,而我那个时候是阴郁的,自卑的。但现实让我吃了一惊。这些10岁左右的小孩子出乎意料的开朗与大方,才半天的时间就与我们成员闹在了一起,在为期7天的时间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一起生活,就仿佛我一开始见到他们眼中的迷茫和无助是我的错觉而已,嗯,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如果是这样就真的好了!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负责的课题是野外伤口包扎,而在课上孩子们都积极与我们互动,每次课题都进展的很顺利,在课下孩子们也喜欢和我们待一起。突然在我们要离开的前一天,一个小男孩在饭后把我叫到一边,然后神神秘秘的对我说:“我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我当时听到这寥寥数字之后先是对这个小男孩感到同情,然后感到深深的惊鄂,一种让人后背发凉的惊鄂——我本来认为一个10岁左右的小孩子这个时候所认为的公平应该只是老师在分发糖果时多给了别人一颗,而忽略了他而已,并不是承受自己和别人家庭之间的差距而感到痛苦,他们应该还小,这种意识他们应该还没有认知吧。我心中暗自思索着,也许只是他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然后老师没有处理好吧。于是我只是蹲下来,然后抚摸着他的头,淡淡的对他说:“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但我们还是要走下去,不是吗?”那个小孩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跑开了。夜里我躺在床上,想起这件事久久不能释怀,也许我想得太简单了,当时是这个小孩子在向我坦露心声吧。如果是这样,那么我的那番话是不是对他造成了伤害?我还认为我懂他们呢,其实并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吧。
第二天,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向园长提起了那个小男孩,在园长阿姨的口里我渐渐的知道了真相。那个小男孩的母亲很早就抛弃了他们,已经好多年没有音信了,家里照护他的祖父母前不久也都去世了,他父亲本身没有文化,现在在武汉工地打工,家里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为了照护他只能把他放在这里照护了。而像他一样的,这个托管所中还有4个。听完园长的讲述之后,我仿佛雷打一般的怔住了。抱歉孩子,我辜负了你的信任,在你向我袒露心声的时候我没有正确的安慰你,反而自以为是的看轻了你,甚至伤害了你。但是转过头一想,我不禁再一次的感到那种让人后背发凉的担忧,这些孩子们所代表的各种各样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怎么办?他们的情况太多了,我认为我本身有着农村留守儿童的经历,应该对他们更理解才对,可是现实却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如果连我都无法完全的理解他们,那么他的监护人,以有着2代人代沟的祖父母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吗?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想起了在近日的《焦点访谈》节目里,出现了这么一则“焦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尤其是父母监管较少的留守儿童,几乎会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游戏当中。只要到了休息时间,无论是在小卖部还是在某处的街道,只要有网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群孩子围坐一团,手里捧着手机津津有味的玩着。这些孩子有的每天玩两三个小时,有的六七个小时,甚至有的孩子表示自己经常玩上一整天,这已经是成瘾的症状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起了那里的小孩子了,聊到农村孩子,不可能回避留守儿童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对小孩的心理的影响是一个太大的话题,这更是个值得整个国家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经济上并不困顿,所以也就不需要做农活。没有父母的看管,老人通常对孩子又溺爱;再加上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他们读完高中后都无法考上大学。大多数上完高中就沿着父母的轨迹到城里打工去。可是这群在特殊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吃不了苦,也不愿吃苦,最后很多人慢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父母辛苦赚得养老的钱,最后都被用于到派出所捞孩子了。”这样的现象逐步恶化,更让以前农村淳朴的民风荡然无存。“原来在村子里根本不用关门的,现在不行,很多企业也深受其害,铺好的电线水管,都被偷去了。”我们在支教过程中,走访了很多村落。虽然不少村子盖起了漂亮洋气的小楼,但是无一例外,前厅安装着厚重的防盗门,每个窗户上都是防盗窗。这一切,都和这幢幢小楼身后乡村气息的高山、流水、蓝天、农田极为不协调。有爱的地方才能被称之为家,否则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尽管孩子们每天生活在所谓的“家”里,但是对于那个小男孩而言离学校5里地远的地方,那才是他的家,他的母亲不愿意给他,他的父亲想给却又迫于现实无法实现。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漫漫白昼,独自在“家”,面对空空如也的房间,他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他或许沉溺于孩童的想象,或许被悲伤与孤独所淹没。
世界上唯一不可以重头再来的事情便是时光,一旦错失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机那么就是永远错过。也许他今天还哭喊着要抱要哄,明天他就开始自己独自远航;也许他今天还吵闹着怕黑要母亲陪伴着入睡,明天他就开始懂得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魑魅魍魉;也许他今天还想象有一天会父亲会驾着七彩祥云来接她,明天他就开始明白,这个世界上能够依靠的永远只有自己……对于孩子的心理来说,她们缺少的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对象。他要走多久才能走到自己的家呢,志愿者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希望我们能够陪伴他们度过这个暑期,或许还有下一个暑期,也许以我们的微薄之力无法彻底改变他的生活,但希望至少他能拥有一些想起来就会嘴角上扬的回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02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