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永春香产业与“一带一路”战略从古至今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调查永春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探寻其搭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的途径奠定坚实基础,7月22日,厦门大学“觅香”实践队前往泉州永春制香世家——蒲庆兰香室,开启觅香之旅。
图为蒲庆兰香室的招牌 林莹 摄
下午两点,实践队队员们按照约定时间准时到达位于永春五里街的蒲庆兰香室,见到了蒲氏家族的第十七代传人——蒲良宫先生。采访正式开始之前,蒲良宫先生拿出一根篾香,火焰点燃,香气成丝,氤氲缭绕。在馥郁笼罩中,实践队员们静静聆听着香产业、香文化与“一带一路”奇妙缘分的故事。
图为厦门大学觅香实践队认真采访蒲先生 林莹 摄
远溯宋元,泉州刺桐港乃“东方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锚地。而曾任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人蒲寿庚为代表的蒲氏家族,拥有大量海舶船只,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蒲氏家族所引领的香料产业辐射海上丝绸之路众多国家,交易量巨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香料之路”。
永春蔑香制作历史悠久。明末清初,阿拉伯蒲氏后裔移居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将祖先传下来的制香手艺世代相传,并引进神香制作工艺而得今日所见之“永春蔑香”。永春蔑香技艺代代传承,香缘悠久,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最令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在蒲氏家族一代一代传承制香技艺的过程中,他们还对外传授技艺,以推广香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今,永春达埔的制香师傅,大多都从蒲氏家族处学习过相关制香的技艺。而说到“一带一路”时,蒲先生则表示,正是当下的“一带一路”政策让世界上更多人知道了“永春香产业”,许多外国人慕名而来,这是推广永春香文化的绝佳途径。
图为厦门大学觅香实践队积极参观制香原料 林莹 摄
蒲良宫先生这样对实践队员说道:“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在香料的环境里,他们一般在五岁开始学习香料相关知识,八九岁开始正式制作。孩子从小就认识关于香料的方方面面,比如香料产地分布,生产香料的流程,怎么通过闻香来分辨香料的优劣。重视对制香技艺的传承,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准则。除此之外,我们有相当严格的质量把关。比如如果天气影响香的质量,我们甚至会停止香的制造。经过严格手工程序制造出的香,不仅香味持久浓郁,香体不易断,易点燃,不怕潮湿,还具有多种养生功效和居家功能。”实践队员们纷纷感叹,蒲氏家族的克绍箕裘着实令人感动,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当世人们的楷模。
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从谈话中还发现,虽然蒲良宫先生还在坚持不懈的为传承香文化做出努力,但是近年来愿意学习篾香制作传统工艺的人数却日趋减少,这是现在香文化传承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针对此现象,蒲先生积极寻求着解决办法,比如他们正策划和各高校开展合作,开设制香相关课程。而如何加快其合作进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篾香制作传统工艺,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博古而知今”,历史永远都是当代的镜子。实践队员们认为,唯有在香文化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秉承着寻根问底的求知态度,把握住香产业发展的历史脉搏,才能在接下来的调查了解中对于“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永春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图为厦门大学觅香实践队和蒲良宫先生合影 陈树勤 供图
丝路之途迢迢,穿越漫漫千载,篾香缭绕之中,厦门大学“觅香”实践队将继续围绕“一带一路”和永春香产业的发展,持续进行调研与后续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身为大学生的十位队员,能够为“一带一路”下的永春香产业点燃浇灌星火,助力走向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63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