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旅游文化,探桑酒传承——“桑间之约”实践团古桑文化寻访之旅
7月17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桑间之约”实践团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德百小镇展开调研进而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现状与价值。
调研伊始,实践团队长将团队成员分为三组,针对不同人群分组进行调研。其中有直播和视频拍摄两种方式,与观看者进行互动,将古桑树文化进行对外宣传。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沿街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采访当地居民、工作人员和游客,以求更加真实准确的调研结果。通过调研了解到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正处于保护和发展阶段,外地人对古桑树文化了解不透彻,政府正在加大对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宣传力度,以促进生态、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地居民表示,夏津旅游业的开发,使百姓毁林造田行为减少,转而种桑树以获得经济效益进而保护生态文明,提高当地知名度。知名度的提升使居民更注重生态的保护,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后续,他们将继续支持政府工作,保护当地生态从而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另外,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桑葚果供不应求,而桑葚果采摘过程中会造成部分浪费。它的采摘全靠人工且保质期短、不易存放,不便进行长途运输。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桑葚果的大量损失。对此,工作人员提到将继续寻找适合桑葚果储存的方法,以减少桑葚果的浪费。
调研最后,赵鹏提到实践团成员要注意礼貌问题,全面展现出生命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据悉,实践团成员将继续走访村委、走进村庄更真实准确的了解当地生态与文化,进一步深入调研夏津古桑树群的发展历程。
7月18日上午,为了深入了解桑葚酒文化发展,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桑间之约”实践团来到后屯村小型家庭作坊以及大型现代酒厂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美味桑葚酒的制作包括桑葚的采摘、压榨、发酵、过滤、装瓶等。酿酒工艺经历了从传统工艺到现代技术的革新,这使得酿桑葚酒的方法有了传统与现代的区分,夏津县的家庭作坊和工厂酿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在桑葚成熟的季节,作坊主需要自己进行准备,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桑葚采摘和清洗,后续桑葚压榨的操作也需人工完成。然后进行发酵,发酵主要依靠的是其自身所带的野生酵母。当主要的发酵过程结束后,容器内会形成十分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时便需用尼龙网制作的袋子进行分离或手工压榨。在其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遮光和温度控制,以防变质。在20天左右需进行装瓶陈酿,每瓶成酒需进行两年左右的酿制时间,酿制过程整体较为费时费力。
现代革新:大型工厂酿酒之态
几十多年来,夏津酿酒产业显而易见的成绩表现为产量、销售收入、国内影响力等诸多层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夏津县居民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酿酒科技的进步和一大批酿酒工程师的推进。夏津地区的山东卡洛斯酒厂极具代表性。
卡洛斯酒厂从06年在夏津建厂开始,在工厂操作方面,虽然现在还没有完整的一套一体化机制,但却是夏津县主导建设的现代化酒厂,为发展夏津食品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酒厂老板李宝忠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酒厂的滤水工序、酒类生产、包装工序以及酿酒车间等,实践团成员具体考察了酒厂文化和现代化情况。酒厂实现现代化生产后,酒的品质问题得到了保障,性质稳定,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持口感,不易变质。在最后,李宝忠表示其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要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提高酒的品质,弘扬夏津县桑葚酒文化,让桑葚酒成为代表夏津、德州乃至中国的名酒。
“桑间之约”实践队历时两天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旅游文化和酒文化调研寻访,探寻了旅游业的渊源发展和其存在的特质以及目前发展存在的瓶颈,并且了解了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各自的工艺流程、发酵特点、生态效益、发展趋势以及文化传承。
撰稿人:赵浩东 陈楠楠 赵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04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