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艳/文 周玫伶/摄)7月16日,天气晴朗,万物可爱。支教的第二天,体育场社区荣幸地请到了芜湖“中国好人“张兰英同志,接受了志愿者吴华艳的采访。
初见张兰英同志,虽已快七十岁,但精神气却很足,腰板挺直,说起话来也是条理清晰、铿锵有力,似乎不属于这个年纪。张兰英同志虽是芜湖市镜湖街道体育场社区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但她的事迹并不普通。四十多年如一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吕桂英,孝老爱亲,用善良、淳朴、贤惠、孝顺的良好品质,谱写了一曲家和万事兴的动人篇章。2012年8月,张兰英荣登”中国好人榜“。
虽然已经退休,但张兰英同志依旧在体育场第五支部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工作着,平时工作也还挺忙,但对于张书记来说也算是充实。张书记和志愿者面对面坐着,用亲切的话语回忆着往事。“婆婆在17年5月15日去世了,那天也是母亲节的第二天。“张书记准确地记着婆婆去世的时间。“婆婆96岁去世了,虽然生前吃了很多苦,也受着病痛的折磨,但她走得很安详,也没有遗憾。”
1967年,张书记经人介绍嫁给了吕桂英的儿子陈鼎凤,从她嫁进去的第一天,她就悉心地照顾着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婆婆年轻时想要一个女儿但没能如愿,她便把张书记当作自己的女儿,书记也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两人的感情超乎了血缘。张书记待婆婆很好,婆婆爱吃饼干,虽然那时生活拮据,但张书记还是会省出钱来买给婆婆。书记说:“穿在身上的不是你的,抓在手里的钱也不见得是你的,吃到肚子里的才是你的。”她希望婆婆能够安享晚年,吃得下去才能有营养,才能康复得更快。婆婆病重的时候,书记和家人也是变着法子希望婆婆能多吃点,有时候甚至连哄带骗,虽然心里过意不去,但书记希望婆婆能好得快些。书记为了婆婆的饮食也没少下功夫。老人牙口不好,吃不了硬饭硬菜,书记为此花了很多心思,后来也摸索出了方法。每次煮饭时,书记都会把米饭分成两部分,一边高点,一边低点。高的地方水少饭硬,给家里人吃,低的地方水多,煮出来的饭也软,刚好给婆婆吃。婆婆吃的菜书记也会单独多煮一会,煮烂一点方便婆婆进食。那时候,婆婆说想听西游记、红楼梦,但电视上又不能时常看见,书记便马上买了个DVD和碟片,婆婆想看的时候就能看上。正是这无微不至、日日如此的悉心照顾,婆婆的晚年过得也算舒心。婆婆在世的时候也常说她有个百里挑一的好儿媳。
婆婆生前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80岁时患上轻微的脑血栓住进医院。住院期间,张书记下班后便飞奔医院,给婆婆喂药、喂饭,擦洗身子、换洗衣服,洗头洗澡剪头发都是亲力而为。婆婆后来摔了一跤,这一跤让婆婆在床上躺了两年直到去世。这两年里,婆婆因为不能行动整个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时候分不清早晚,有时候刚吃过的午饭又吵着说还没吃饭,活像个“老小孩”。但每次张书记都会耐心地和婆婆沟通,尽量满足婆婆的要求。
婆婆卧床两年,身上难免会起褥疮。张书记每天都会仔细地给婆婆翻身、擦洗、上药。婆婆病重的时候,严重到小便失禁,张书记每天都会给她换洗好几条裤子,从不耐烦。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张书记直接在自己的房间里放了一张单人床,婆婆跟她只隔了一层窗帘。婆婆很依赖书记,一个钟头看不见书记就急着找她。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贵的财产。在书记的眼中,婆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是她们一家人学习的榜样。婆婆和书记一同成就了她们的的家风:勤俭节约、孝敬长辈。如今,书记也有了孙子孙女,说起家里人,书记脸上满是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很孝敬我,都很懂事。”这便是家风的一种传承吧。
当提到“中国好人”,书记说这是社会对她最大的认可和鼓励,但不管有没有这个称号,她依然会好好待她的婆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婆婆安享晚年。她说这是她应该做的,也是她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做的。
“家是社会的小细胞,家家好,社会才会好。”张兰英同志的小家彰显了孝老敬亲的良好社会风尚,传承了中华美德,弘扬了时代精神,续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69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