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晨曦”社会实践团和“青春·筑梦”志愿服务团分别走进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市民学校和璧山区璧泉街道观音社区,让老人和孩子体验了一次具有传统魅力的书信传递活动,并通过妇女调研,老人故事分享会,拉近了志愿者与社区妇女儿童、老人的距离,将温暖传递,将爱播撒。
以信为马,传递亲情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感情的方式。但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书信渐渐被人们遗忘,尘封在角落里。为了让康居西城的老人与孩子们感受到传统书信的魅力,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志愿者开展了“书信传递活动”。活动伊始,志愿者为老人和孩子们分发信纸并介绍了书信书写的格式。“今天我们来写信,写给你们最想写的人,想写什么都可以写下来哦。”志愿者发信纸时说道。
老人们拿着信纸,一时感慨万千。其中一位老奶奶说,“我们那个时候,也会给家里寄信。但是有些字不会写,有时候还会找别人帮忙写。”志愿者在老人们身旁,看着老人们一笔一笔写着书信。有的老人写着,“希望我的孙子能够考上好大学。”字虽简单,句子虽短,却是老人心中最真诚的祝愿。
老人们一笔一笔地在信纸上写下自己的祝愿。 (通讯员 姚紫若摄)
孩子们拿着信纸,最开始的反应很是激烈,但不一会却渐渐平静了下来。志愿者发现,很多小朋友拿着笔停顿在第一行,却迟迟没有下笔。“怎么不写呢,是不知道写什么吗?”,志愿者走到孩子们旁边轻轻地问道。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写的信,爸爸妈妈能够收到吗?”“当然可以呀,老师会帮你们寄出去的。”志愿者老师认真地说道。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纷纷拿起笔开始书写起来。一个个汉字出现在淡黄色信纸上,寄托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爸爸妈妈,我期末考试考了100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这是一位小朋友信上的内容。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给爸爸妈妈写信。 (通讯员 姚紫若摄)
参与活动的老人大多选择在书信中为自己的家人寄予对未来的美好希冀,而孩子们则更多是向父母表达了思念之情。一张张淡黄色的信纸,一个个朴实的文字,是亲情的传递,是真情的流露。信纸虽普通,但它却饱含深情,令人感动。
关爱妇女,温暖同行
为了解社区妇女的家庭生活及个人理念,关爱其心理健康状态,志愿者们开展了“妇女之家”社会调研活动。活动伊始,志愿者们组织到场的社区女性居民们填写了“妇女之家”调查问卷。在辅助填写调查问卷的同时,志愿者细心留意并关注社区妇女们所给出的答案。待调查问卷填写结束后,志愿者根据现场填写的问卷进行提问,进一步了解新时代妇女们处理家庭事务的方法及其在这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其中,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成为了本次交谈的热点。现场的一位妇女谈到孩子的教育不应仅仅指的是学业教育,还包括身心健康方面的培养。其中一位家长结合自身抚养孩子的经历谈到:“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增强孩子勤锻炼的意识,从而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孩子们才能更健康积极地成长。”在交谈中,社区女性们表达了对周末新生活的憧憬:期待与志愿服务团的长期合作,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和谐舒适的成长环境并且丰富自身的周末时光。
图为一位母亲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故事。 (通讯员 龙青青摄)
此次活动在收集汇总了社区妇女所反映的问题的同时拉进了志愿者与当地居民的距离。志愿者们针对妇女们所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她们排忧解难。这既锻炼了志愿者人际沟通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妇女解决了难题。
谈少年梦,暖白首心
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关爱,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暖人心扉的故事分享会。伴随着音乐的轻柔旋律,爷爷奶奶们渐渐回忆起了他们的种种过往。一位奶奶在志愿者们的热情邀请下为听众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经历。一位奶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年轻的时候,不像现在用钱买粮食衣服,而是会统一发放粮票,布票。肉票是最珍贵的,通常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去换点肉开开荤。在场的爷爷奶奶们老人们都有了共鸣,纷纷讲述过去的那二三事,整个现场充盈着老故事的别样风味。与此同时,志愿者也向爷爷奶奶们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趣事。老人们听了志愿者分享的趣事,纷纷开心地笑了起来。志愿者和爷爷奶奶们畅聊谈心,互相诉说着自己内心深处的话语,温暖在他们之间传递。
图为老人们真心地感谢志愿者带来的暖心分享会。 (通讯员 姚紫若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3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