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加深入了解与体会关中美食文化,并与美食文化的一线传承者—制作者在美食文化制作传承层面进行交流探讨,7月15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的“考汉京食 弘唐都韵”赴西安三下乡调研服务队,走进回坊街区中制作手工糖与柿子饼的两家店铺,品尝美味并与店家进行交流。
壹 道是百客喜甘饴 不知甘自辛劳来
早上8时,调研队员们乘车来到回坊街区。在回坊街口,队员们经过了充分的讨论之后开始了为期半日的小食探寻之旅。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位于回坊街区北院门的一家制作和销售各色手工糖的店铺,并向店家说明来意。店家对此表示欢迎,并专程抽出了部分时间供进行交流与采访,同时还为队员们提供了免费体验制作手工糖的机会。
“一天需要砸好几个钟头,中间有休息但时间也比较紧……”店内的工人一边接受队员采访,一边仍没有停下手中的木锤。随着工人手起锤落,摊在砧板上的乳白糖稀被沉重的木锤砸成薄饼状,然后进入下一步制作。在店铺柜台上展示的各色手工糖果,都是由这些大汗淋漓的工人,从熬糖到锤糖再到加料一步一步制作出来的。店家表示,由于慕回坊之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且采用手工工艺,古早细致,每日销售量保守不低于千份
。
在采访结束后,队员们也体验了砸糖这一道工序制作过程,感受到了制作手工糖这一传统小食的不易,正是“道是百客喜甘饴 不知甘自辛劳来”。
贰 长安黄桂柿饼香 古早佳味百客尝
队员们告别手工糖店家,又来到了位于回坊西羊市的一家黄桂柿饼店进行探访。队员们简单说明来意后,正在包裹柿饼的店家欣然应允了队员们采访的请求。
“这个是玫瑰味的,这个是原味的……”店家边向队员们介绍柜台上摆放的各色柿子饼,边在用老式牛皮纸包装一份一份的柿饼。待店家稍事休息之后,店家向队员们简单介绍了黄桂柿饼的由来。原来这黄桂柿饼源自明末李自成起义,当时关中大旱,缺粮少食,临潼人民为慰劳起义军,采用当地特产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饼。虽然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制作柿饼的工艺却流传下来,并不断改进,并广播关中内外,为世人所知。
听完店家的讲述,队员们不禁感叹古代关中人民的劳动智慧。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的马晓博同学说,“以前来到西安,看见黄桂柿饼,只知道它是关中名产、三秦小食,却不知这里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故事。以柿为饼,精工细作才有如此美味,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正是在此。”
队员们告别了店家,半日的探访之旅也即将结束。正值正午时分,空气中洋溢着各色小食的香气,而黄桂柿饼也正在其中,正是所谓“长安黄桂柿饼香 古早佳味百客尝”。
通过这次短暂的采访之旅,队员们在深入了解与体会关中美食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两大特点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关中美食文化积极宣传,助力关中美食文化走出关中的意志力与信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45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