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帆飘扬在野,科技服务三农——农学专业党支部师生党员赴衢州云溪乡暑期社会实践
2019年7月8日到7月10日,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精准扶贫”作物学科党员师生“科技支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王洋导师和衢州当地农技人员郑雪玉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私人农场,踏入田间地头。实践队伍以“创新脱贫思路,助推科技兴农”为口号,以“了解农户问题,后期给予反馈”为主要手段,实事求是开展考察与调研。
服务“三农”振兴,深入人文农情
8日下午2点,在农技人员郑雪玉老师的带领下,队伍来到了云溪乡乡长周正明的办公室,向乡长说明他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安排,乡长向他们介绍云溪乡的基本情况。下午4点,团队来到云溪乡清源村村委会。清源村以种植西瓜为特色,但逢雨季不断,西瓜浸水严重,而西瓜不可连作,只能搭建简易大棚,瓜农又无农业保险,无政府补贴,损失惨重。9号团队前往车瑭村,与村里会计交流村里农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参观了吴氏宗祠。
助推“科技兴农”,走进家庭农场
为了了解衢州特产——柑橘类的种植销售情况,9号上午实践团队来到贵知美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考察。贵知美农场现处于起步阶段,单纯做农业生产销售,种植西瓜、甜瓜、沃柑、葡萄柚、红美人等,所植苗木形态娇小,近来主要靠销售苗木盈利。科技特派员王洋老师指出:现阶段的首要目标是将树苗栽培好,关键时期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是该农场现存的一个问题,在与陈总的交谈中,队员们不仅对衢州柑橘产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意识到个人乃至政府在未来农业发展所背负的使命。
上午11点左右,团队还走访了程品元农场,这是一个大投资、大规模的专种葡萄柚的山头农场。该农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得到质量上乘的产品,后期经过产业链延长并采用“互联网+”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产品销路十分可观。
下午3点左右,团队来到嗡嗡响田园综合体,该综合体占地1000多亩,种植品类繁多。农旅结合,却因改变了土地使用性质,被强制拆除,损失了2600多万。
实践团队经问卷调查和与村干部访谈了解到云溪乡大多农户以种植水稻为主。10号上午9点在锦桥村村委干部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灵矫家庭农场正在建造的粮食烘干厂。该厂配有5台烘干机,并极力打造实地管理经营一体化。农场拥有1000多亩水稻田,在满足自身农场需求的情况下还能极大带动周边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成功避免了早稻收割时雨季对种子粮食的损失。上午11点实践团队走进茗特家庭农场。茶园占地600亩,茶叶产量高,自然环境非常优越,茶叶品质好,但是缺少自身品牌,茶叶的销路多为批发,因而茶叶增值量少。
此次支农实践,让队员深刻地了解到农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书本中的专业知识对农户的生产实践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在大雨中,队员们毅然下泥地,进地头既是对浙农林人“肯干、实干、能干”这一“三干”品质的深入理解,也是对“至诚与农,耕道为民”院训的一种践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4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