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纪念三朱革命斗争光荣历史,传承和发扬三朱革命精神。7月9日上午,福州大学数计学院赴泉港“泉心筑梦,港好有你”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来到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三朱革命纪念碑作为泉州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都吸引着泉州市内外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前来瞻仰。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后的北才穴山上,依山而立,坐北面南,西毗昆山,俯瞰三朱村落。碑通高7米,碑心前后嵌辉绿岩。正面为原交通部长彭德清题刻的“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背面镌刻三朱革命斗争史。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纪念在三朱进行革命斗争和牺牲的同志,谨立碑以志。
山脚与碑座间是一条用花岗岩条石依山势铺就的笔直通道,两旁数千平方米范围内栽种着一行行松柏、榆树,与山上葱郁的相思树层层叠翠,更衬托出纪念碑的雄伟壮观。正如彭德清同志的题句:“革命烈火炼金钢,长得清松在人间。”
“三朱革命基点村,是中共惠安县委(工委)指挥武装斗争的活动中心。从大革命至惠安解放,党组织始终依靠群众,战斗不息,保持了红旗不倒。”实践队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静静听着属于这块碑的故事。每个实践队队员都抬头瞻望高大的纪念碑,每个人的脸上都十分庄严凝重。“烈士英灵永垂不朽!”一名实践队队员不禁感叹道。瞻仰完高大庄严的纪念碑,老师和队员们排成一排
依次为革命先烈送上花束,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并深深地鞠了一躬
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缩影,青少年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这种精神。《解放军报》有一篇文章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以及无数的革命先烈,是每个人的学习榜样,他们留下的好传统也是全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决不能忘却英雄,更重要的是不忘却他们背后代表着的民族脊梁与民族精神。
祭扫活动结束,队员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传承民族精神,向革命烈士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主编/林晓锋、杨蓁旎
摄影/张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24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