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武川城,是孟浩然“风物是秦余”慨叹中的温泉名城,是吕祖谦、朱熹设堂讲学,形成独树一帜的“明招文化”的江南小镇,是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特别表彰的绿色城市。党的十八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十九大吹响了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武义,也在描绘着自己的蓝图。
2019年6月29日,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金华队来到武义县,开展以“沿着习近平的足迹,探索新农村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武义县的思源村,参观下山脱贫展览馆,实地走访村民。
思源村是下山脱贫工程中完成的一小步。当我们来到这里,放眼望去都是整齐的楼房,很难想象村民们五十年前行路难、上学难、娶妻难的生活。这不得不归功于一个人——董春法。
我们在董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武义县下山脱贫展览馆。在他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武义是浙江省最早探索“下山脱贫”模式的地区,已有425个自然村、1.7万户、5万余人实施了下山脱贫。它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得到了习近平、张德江的充分肯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范例”被纳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10年》画册,入编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地球峰会”的交流材料,作为典型在2004“全球扶贫大会”上作交流,在国内已有400多个县来武义学习取经。
谈及蜗居在山间的生活,回想许多村民们住房简陋,交通困难的一幕幕,董先生眉头紧锁。自1993年起,武义开创了将山间贫困村民搬迁至山下平原的新方法。董书记挨家挨户做着思想工作,跑遍全县500多个行政村1500余个自然村。十年如一日的风雨扶贫路,终于换来了5万多下山脱贫农民的灿烂笑容。联合国驻巴黎国际扶贫援助联盟团团长曾评价说,“你们用了十年时间,搬迁了三百多个村四万人民,这是个创造,是个奇迹。”
观展完毕后,董春法先生还抽出了宝贵时间给实践队开展了下山脱贫工作的讲座。他细致讲解了五十年的脱贫工程,分享了许多脱贫工作的故事。我们还了解到,2003年董春法先生就已达到退休年龄,他放弃多家公司高薪聘请,服从组织安排,退职不退岗,至今仍在县政府为人民工作。大家感叹着董先生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的精神。更有同学感慨道:“山上五百年贫穷,下山三五年致富,这就是新时代改革工作的魅力!”
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和目标,在本次了解下山脱贫工作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已感受到创新和改革在新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今日的实践同学们感触良多,我们将在之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新农村发展的其他内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80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