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物考场,和同学打的来到与老校友约好的地方,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寻访之旅。今天我们去看望的是大工造船系63级校友,陈仰东老师和于淑敏老师。
初见
走进会议室,看到我们进来,陈仰东老师和于淑敏老师露出非常慈祥的笑容,招呼我们坐下。对两位老校友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眼睛里仍透着一股精气神。陈仰东老师向我们介绍于淑敏老师说:“这是我们当年的学生会干部,很厉害的!”于老师摆摆手,“哎呀,提什么当年勇呀!”虽然语气有点凶凶的,但能感觉到老师的一点害羞。让我们对老师的印象又多了可爱这个元素。我们和老校友的交谈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畅聊
陈老师和于老师说,工学院教会了他们这些,也希望我们能够学会。
艰苦奋斗,不屈不挠
在那个食堂只有白菜的时代,生活是苦的,但大家脑袋里只有一根筋,就是努力学习。那个时代不允许谈恋爱,挂科就会留级、退学,大家靠着坚定的信仰,强大的自制力,拼尽全力学好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聊到毕业去向,两位校友说同学们去哪里的都有,“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分配的时候,于老师的父亲问于老师分配到哪里,回答是山西,老先生嘱托:“无论分到哪里,都要为党服务。“即使经历动乱,他们对党的感情仍是最纯粹的,他们怀着拳拳之心,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做祖国建设的”砖“,垒起如今的雄伟中国。
乐观、不消极,摆正心态
陈老师说自己毕业之后先在工厂车间工作,虽是大学生,但从未觉得比工人有什么优越之处,而是虚心向工人学习。因为刚开始技术不熟练,工作服上沾染很多油污,但丝毫不在意。摆正心态,虚心求教,踏实学习,“让工人们都觉得知识分子好!“。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陈老师在工厂工作期间还学习了数理统计与概率论,学的时候没想过会有用处,只是敬仰当时教这门课的老师。几年之后被调到社保局工作,接触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懂没关系,咱们可以学呀!“而且之前学习的统计的相关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陈老师就这样在新的岗位上边学边前进,最终取得这样的成果——国家一号文件,全国社保学大连。
记得
转眼老校友们毕业已经50年了,提起学校,仍是满满的骄傲。
“我们更爱叫他工学院”。“工学院出来的学生,技术没毛病“。虽抵不过时间的流逝,老校友们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但他们身上大工红色基因仍在流淌。而我们也从未忘却他们。
岁月记得,俊才四方; 历史记得,筚路沧桑; 回忆记得,篇篇华章; 我们记得,跻首东方!
故事,未完待续
2019年1月10日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9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