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我们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暑假实践小队前往了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采访了61年入学就读当时大连工学院造船系的杨保和老校友,以及2005年毕业的高博和2015级硕士生的陈晓瑜,她们都是大工能动学部的两位事业有成的学姐。校友们工作的单位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可不简单。
2011年获批大连市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原中国北车股份公司管理一等奖;2012年“中国北车换热技术研发中心”挂牌; 2013年获批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NECT(“北车心”)电传动控制系统获中国北车科技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中国北车“突出进步奖”和“特别贡献奖”;2015年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中国中车年度管理二等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6年“中国中车换热技术研发中心”挂牌;2017年获批组建辽宁省涡轮增压器重点实验室
当大家伙和学姐们聊起当时读研时对大工的印象时,陈学姐说道,“刚来这个学校给人感觉很宽敞,楼房布局非常整齐,由于我是来读研,学校给我感觉就很整洁大气。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也非常的友好,对待学术的态度也十分认真,科研能力十分出色,在整个读研期间学术氛围很不错, 大学就是一个大课堂教你学会许多你曾经不会甚至不屑做的事情。他让我们慢慢的成长。当你走进社会,你才会发现大学相对于社会而言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你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接受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必须忍受生活对你的各种考验。
听到两位学姐自己对于大学生活回首,杨宝和爷爷意味深长地回忆起在大工的光辉岁月,作为61届的校友,他可以算得上是资历比较老的了,当是正是,屈伯川、钱令希等老一辈人在筚路蓝缕努力发展大工的时候,所以杨宝和对红色基因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在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杨老先生还坚持求学,刻苦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只为能够在新中国的建设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可以说大工的学习生活对杨老先生的影响是无法代替的,当时,上大学在人们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当时的生活条件又是相当的艰苦,有很多人都选择了上完高中就开始出去挣钱养活自己,给家里减少负担,而杨老先生选择了这条充满挑战合未知的道路,来到了大工。时至今日,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他对选择了大工的庆幸,在大工的5年学习生活是他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他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良师益友,多年后的老朋友,那一段充满回忆的经历,那些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这些都是他难以忘怀的,他说这是大工带给他的人生中最贵重的礼物。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往赚钱的事情上靠,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做销售部门了,觉得这些很挣钱,很容易赚到钱在短期时间内收益会比较高。但是我觉得这样并不好,有点太急功近利了,学到的东西可能在工作的时候用不到,但是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去做,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能好高骛远,这样工作很容易出现问题,也不容易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学习到的东西要尽可能的使用上,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这样并不好。要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实事求是的生活工作。”
通过这次走访老校友,前往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我们大家其实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陈学姐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关于就业和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水永远会往低处流,如果挖一个盆地,下雨之后水都会往盆地里积聚流淌,但是旁边的地方就会占用不到很多能源,如果把江浙沪,雄安新区比作这片盆地,那么西北西南和东北都是旁边的坡地,享用不到多少能源和资源。集聚效应就是这样,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尝试多往盆地里面走,多拼多闯,试试新的东西,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大家对她形象地比喻表示十分赞同,年轻人要多闯多尝试不能拘泥于现状满足,要敢于改变创新。大学最需要的还是努力,珍惜自己的空余时间,不能虚度青春。人生价值的实现一定是一步一步走来,慢慢实现的。自己在大二也要努力学习,节约时间,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次走访老校友活动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投身社会实践,便是我们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89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