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的家,敞开胸怀的王家坝;每一次艰险来临的时候,不计较得失的代价……”。还未走进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便听到馆中传来的歌声,这是王家坝代代相传的经典之歌。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阜南新思想宣讲团来到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进行参观学习
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
“这里是我的家,焦岗湖水慢无涯;每一次祖国需要的时候,默默的选择接纳……”王家坝闸地处淮河上中游分界处,是淮河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宣讲团成员在抗洪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当地一户村民家中,已经76岁的刘克明(化名)老人经历过每一次的开闸蓄洪。老人对志愿者说“每次一开闸就看着自家的房屋、田地被淹,心里特别难受,但是关键的时候就是要舍小顾大,自家这点庄稼又算啥呢?”老人的儿子在一旁补充到“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注定就是要舍己为人的地方”。在听老人说话的时候,志愿者注意到老人的家里除了一些简单的农具几乎什么家当都没有。通过这一次的走访,宣讲团成员真真正正的认识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
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
“走水路,念水经,反弹琵琶念水经。”走进郜台乡刘店村,志愿者们便听到村中的一群小孩子们念的顺口溜。通过讲解员,志愿者们了解到这是蒙洼蓄洪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说的是洪区百姓利用水患,种植喜水作物,脱贫致富的故事。刘店村的张体军(化名)便是依靠种植喜水的杞柳,制作柳编工艺品,家里今年便盖起了楼房。张体军对志愿者们说“国家要管的地方太多了,我们虽然受了灾,也不能总等着政府帮助我们啊,现在靠自己的努力盖上了新房,日子才有奔头不是吗?”志愿者们还了解到,目前,以王家坝镇为代表的阜南镇已经形成了近15万人的柳编生产经营产业,产品遍布海内外。王家坝人民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令人敬佩。
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
“风雨之中,军民一心;唤醒了阳光……”来到抗洪纪念馆,志愿者便被一面的展墙吸引住了目光,展墙上都是一些军人的照片。在讲解员的讲述下,志愿者了解到那些军人都是每次蓄洪时来帮助当地百姓抗洪的解放军官兵,每次淮河的水一超过警戒线,这些军人就会来到淮河边上帮助当地百姓们巡堤。馆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一旁补充道:“有时候人手不够,镇上的这些领导啊都去帮忙,他们也不回家,就在堤上搭个小帐篷,日夜守着。”听完这些王家坝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尊重自然,科学治水,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宣讲团来到了闻名遐迩的王家坝闸进行参观,虽然天空飘着微微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志愿者们的兴致。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志愿者们了解到现今的王家坝闸是2004年扩建的新闸,新闸设计为全电脑自动化封闭式机房,闸上装有闭路电视,与国家防总直联。除此之外,志愿者还了解到自1991年以来,国家投资修建了淮河水情自动监测系统,采集信息完全由短波自动监测完成。淮河上空基本形成了卫星、雷达监测网络,可以全天候监测雨层分布和强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淮河地区的重视以及王家坝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8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