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假日的到来,全国各地的乡村、工厂、田野、城镇陆续迎来了“青年服务国家”2018年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
2018年8月5日下午,在结束了对前两位省级传承人鲍娥农、鲍叶囡老师的访问之后,我们迎着淅沥沥的小雨,有文化馆保老师带领着我们驱车前往佤族织锦市级传承人陈叶远老师家门前。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巷,在巷子深处终于抵达了老师的家,与前一秒宁静幽深的小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眼前的场景热闹非凡、令人难以忘怀。陈老师身着红黑为主色调的传统佤族织锦服饰,配合着纯银的头饰、耳饰和手饰,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里,显得格外光彩照人,让人过目难忘。陈老师和她的小女儿黄女士皆身着传统服饰,并着家中一两个男子,在房檐下排成一排热烈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老师领我们上到三楼小阳台上,映入眼帘的是三台并排着的织机,在我们眼中就像一头待驯服的野兽,等待着能人去驾驭它。
老师一家人将我们安顿好之后又急急忙忙下楼了,随后扛上来两大麻袋织物,老师一件一件地将它们拿出来,理顺,挂满了一根长长的晾衣绳,不留一丝空隙。五彩斑斓的颜色像雨后彩虹一样,照亮了整片阴霾天空。
在这一切布置妥当之后,老师终于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采访。陈老师和她的一位女儿黄女士一起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不善言辞且不太能听懂普通话的陈老师需要女儿的细心翻译。
陈老师八岁跟随母亲学习织锦,在那个年代,织锦作为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的布料,需要满足一家人的穿衣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孩从小便学习织锦技艺,作为能干贤良的标志之一,不会织锦技艺是不能出嫁的。而在黄女士出生的年代,现代文化的多元冲击已使得织锦的地位下降,家家户户不需要自己制作穿衣的布料,大量来自缅甸的机织布抢占了本地市场,便没有多少人学习织锦技艺。老师表示,如今织锦的状况很令人担忧。虽然老师有很多徒弟,一些来自本地,一些从外地、甚至国外慕名而来学习,但大多数还是中年人居多,年轻一代很少有人愿意学习,织锦技艺面临着下一代无人传承的窘境。
尽管如此,陈老师的女儿也表示,如果以后自己有孩子,也一定会教授她(他)织锦技艺,这是作为一名佤族人的尊严,是佤族人民不能忘却的灵魂深处的呼唤。正如黄女士所说:作为佤族人,一定不能忘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8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