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报道)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国家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迁以及丰富经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行知”社会实践团来到淄川区太河镇东同古村,在开展支教活动的同时,一同对当地改革开放变化、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进行深入走访调研。
走进东同古,了解村文化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行知”社会实践团一行人抵达东同古村。在当地村支书的介绍下,队员们对东同古村的历史文化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的村容村貌有了初步了解。东同古村地处淄川东南部,位于太河乡中部,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村始建于唐代,初名“铜块坞”,以村南金鸡山蘊蕆铜矿,村处低洼而得名,清代后期以其方位改称东同古。 解放后全村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植树造林,綠化荒滩,兴修水利,治田改资,务工兴商,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支书讲到,改革开放后政府转型,以服务型引导人民,努力落实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致力于做到真正的利民、惠民。村民的生活质量相比改革开放前提高许多,国家的优惠政策与扶助政策也真正落实到有需要的人身上。队员们也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东同古村四十年来探索发展的历程,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乡村潜移默化的影响。
访乡村古迹,感历史沉淀
接下来,“行知”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先后参观了桐古渡槽、东同古石碑等村内历史文化古迹,在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历史沉淀的同时,传承优秀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作为村内代表性的文化古迹,桐古渡槽是太河水库灌区总干渠最大的建筑物之一。桐古渡槽修建于1974年11月,槽下行洪,槽身引水,水库兴利水通过它飞渡淄河。队员们站在桐古渡槽上,记忆仿佛也被拉回到了建设太河水库的那个年代。从土砂石料的搬运,到肩挑人抬的施工,如此庞大工程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而桐古渡槽像一位老者,至今仍坚毅地守望着太河水库,守望着这里的一方水土,它已不仅仅是一个输水系统,更是东同古人内心无法撼动的标志性存在。
听村民心声,颂改革华章
为更加深入直观地感受村民们生活的变化,队员们结合专业所学,从生活、环境、村文化等多方面切入,开展了农村新旧变化对比、征集改革开放故事、街头采访等活动。通过观新貌、看变化、听故事的方式,多角度切身感知东同古村的改变。调研过程中,村民们如数家珍地讲述多年来惠民政策带来的影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其中,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告诉队员们,在国家政策的带领下,自己家从破旧的土房子搬进了明快敞亮的新房子,暖气、冰箱、彩电也是配备齐全,这是改革开放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还有新农合、低保等惠民利民政策,都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现在每一天都过得无忧无虑,日子别提多开心了。从村民朴实的话语和幸福的面庞中,队员们真切地体会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村民们生活幸福感的提高。同时,结合本村的村情与特色,东同古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文化发展为内核,坚定文化信念,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文化广播、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评定善行义举四德榜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齐心协力,为改革发展中的文化建设而努力。“行知”社会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了解到农村的很多实际情况,也触及了每个人的心,由衷的感谢改革开放为祖国和人民带来的福音。而在未来的路上也会带着这份优秀文化检定地走下去,并且发挥学院专业优势,自觉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
此次调研走访活动,不仅让“行知”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切身感受到支教实践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明确改革开放40年周年的重大意义,增强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亲身进行扶贫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应当乘改革开放春风,紧跟党走,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0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