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保护。解放以来,无锡市历届政府都重视古运河的保护,但由于诸多因素及历史局限,古运河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始终不尽人意,存在着重防汛、轻人文,重外围、轻城区,重新建、轻修复等倾向。
最具原生态风貌。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无锡是唯一古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从无锡南门跨塘桥至清名桥间,有着清代至民国建造的前店后坊式古民居建筑群,鳞次栉比地排列于河道两旁,尽显枕河人家原汁原味的风貌,形成了独具江南风韵的“水弄堂”。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对无锡段古运河考察后作出的结论是:“无锡古运河开拓最早、保护最好,既是古运河的发源地,又最具原生态风貌,是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文物古迹分布密集。无锡古运河沿线有国保6处,省保24处,市保35处。有清名桥、惠山两大历史街区和日晖巷、淘沙巷、接官亭弄三片街坊。在伯渎河沿河两岸有史前文化澎祖墩遗址,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鸿山大遗址,还有象征着吴文化发源地的泰伯墓、泰伯庙等等,这不仅使无锡古运河具有精华的风貌,更具有深厚的底蕴。无锡古运河文化遗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这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为数不多。
民族工商业遗产最具特色。无锡古运河沿线曾是工商业特别集中的“走廊”。历史上曾经造就了著名的“四大码头”。1895年在古运河畔创办的业勤纱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以民族资本兴办的工厂。无锡民族工商业以创办早、企业多、规模大、投入资本高(民族资本)而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并且其中的许多工厂都是建在古运河畔或附近地区,至今还留有工业遗产30多处,是国内工业遗产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富有特色和价值的文物资源。乡土建筑别具风采。在无锡古运河沿线的乡土建筑中,既有传统建筑,也有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更有众多的豪宅,有别于其它地区。占地2.1万平方米的薛福成故居已称得上江南最大宅地,新发现的祝大椿故居更是令人惊诧,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历史建筑1500平方米。另外,运河两岸名人故居众多,有薛南溟、钱钟书、秦邦宪等名人故居20多处,成为古运河两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无锡古运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就有惠山泥人、锡绣、竹刻、道教音乐、吴歌、锡剧等,基本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涉及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节俗礼仪、传统工艺等各项内容。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京杭大运河上“精华中的精华”,它荟萃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虽历经岁月变迁,但依然保留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这里有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清名古桥、伯渎古港、张元古庵、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被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誉为中国运河的“绝版地”,“东方民俗的艺术走廊”。从跨塘桥至清名桥近一千米的古运河两侧,有着清代至民国建造的前店后坊式的古民居建筑群,鳞次栉比地排列于河道两旁。这里的一些老作坊、旧厂房分别散落在一处处沿河而生的工业旧迹中,当年的工商繁华依稀有迹可寻。由寺、塔、河、街、桥、窑、坊等众多元素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水弄堂”。该街区内目前拥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9处、牌坊8座、其他文物遗存17处,文化遗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古运河两岸城市中屈指可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0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