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清晨,矿大爱心支教团的同学从各自家中出发,其中好几名外地的同学经历了近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和云南德宏芒市当地的三位同学汇合,开启了本次暑期实践。
几名矿大的同学借住在家在当地的周佳林同学家,下午一点三十分左右,所有的同学抵达实践地点,简单地用过饭后,一行人出发去附近的两个有孩子在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小学上学的原生家庭,进行情况了解和调研。
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持续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在芒市当地政府和相关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我们最终确立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原生家庭。
一个是五岔路乡的穆途木果家。木果家住在一个比较偏远的景颇族小山寨,离城镇非常远。从镇上乘汽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又步行上山,将近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木果家。在土木垒成里的小屋子里,绝大部分地方都是非常昏暗的,唯一可以称得上光明的地方,大概就是木果的书桌。
在与木果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因为木果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便将她送到了寄宿制的学校学习。在助学相关政策的帮助下,解决生活问题,其实并不困难。然而对于木果来说,孤独才是最大的敌人。木果是村子里少数几个还在读书的孩子。据她所说,很多同村的小伙伴,因为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而退学。他们有的回家务农,有的到镇上打工,当然也有一部分,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甚至走上歧途。对于这些孩子,没有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人帮助他们适应学校,在现有教学环境中,他们没有归属感,因此,在叛逆的年纪里,很容易就会走上歧途。而像木果这样继续学习的孩子,绝大部分因为种种问题,成绩都并不是特别的好。这背后有很重要的原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因为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第二个孩子蓉蓉家住西山乡,和木果一样是景颇族学生,蓉蓉今年才上一年级,对于很多事情甚至不能表达清楚。拜访途中,我们主要和蓉蓉的父母进行了沟通。蓉蓉的父母因为农事忙碌,很少有时间照顾她,刚到学校时,一个人都不认识,蓉蓉很抗拒,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亲密,加上汉语不是特别好,也不愿意沟通,慢慢的性格变得内向沉默,学习也跟不上进度。
在具体走访西山乡、五岔路乡、大湾村等少数民族聚集村寨后,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这次的走访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接下来几天的活动,尤其是和小朋友的交流活动,也有了更具体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周佳林 焦梦妍
摄影:周佳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