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汪继彬和王娟的1500元钱,李媛媛的人生或许会完全走到另一个方向。
9年后,曾经被支教的留守儿童李媛媛,如今又回到了尖山村,加入了曾经帮助过她的赴四川“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支教团队(以下简称“川队”)。2018年的夏天,坐在尖山村保利时小学翻新过的教室里,李媛媛笑着告诉记者,她想要让更多的孩子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翻新过的尖山村保利时希望小学,李媛媛陪留守儿童一起折纸.毛昊摄
夹缝里的真实人生
当生活的重担不断往下施压时,这个四川达州深山里的四口之家被一点点压垮了。
最先崩裂的是亲情,李媛媛的父亲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贫困的家境却阻止不了这个男人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家庭关系紧跟着破碎,循环往复的争吵,埋怨,撕扯,哭喊之后,父亲偷偷地离开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李媛媛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消化命运给她的突如其来的玩笑。
昏暗的灯光,坑洼的地面,破旧的塑料纸简单的糊在墙上,用水泥砌起来的床生硬又冰冷。如今坐在李媛媛的外婆家,几十平米的空间里,依然是满目的苍凉和破旧。这个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姑娘承认,自己“恨过父亲”,而且是“发了狠的怨恨过”。
父亲离开后,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哥哥年纪还尚小,家里一下子断了收入来源,好在李媛媛的外婆很心疼自己这个小外孙女,把他们接回了大竹县。也就是在这里,李媛媛开启了她的第二人生。
从达州站坐汽车,要经过一个小时手机信号全无的路途才能来到大竹县,而那里距离尖山村希望小学尚有20公里的山路。2009年,“5·12”汶川震后第二年,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大学生王娟和汪继彬来到了大竹县尖山村希望小学支教。在这里,李媛媛第一次遇到了这两位给予她日后人生莫大帮助的人。
志愿者在李媛媛家采访,说到动情处,李媛媛留下了眼泪。田倩摄
人生的拐点
要出去打工!2009年,五年级的李媛媛心中充满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开始不断膨胀,生活的拮据让她一度觉得读书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事情。
王娟发现了李媛媛的异常。通过了解,她从班主任口中知道了这个成绩优异女孩面临的生活的重担。“王娟姐姐开始找我聊天。”李媛媛告诉记者,“她问我梦想是什么,我说我想挣钱,我想去打工,可是她告诉我要想真正走出大山,就一定要好好读书。”
支教结束后,王娟和汪继彬拿出了1500元钱放在了李媛媛的手里,告诉她好好读书,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
支教老师在李媛媛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她万万没想到这群素未谋生的人,竟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伸出了双手,拉了她一把。“这是我的人生拐点,在这之后,我开始有了新的方向。”李媛媛感慨道。
新的人生方向指的是做老师,王娟和汪继彬的到来,让她开始憧憬大学生活,开始向往成为一名老师。新的目标确立以后,李媛媛心中的词变成了“奋斗”,过往的经历让李媛媛明白,趁生活的皮鞭还没落下以前,自己要赶紧奔跑。
“要比别人早半小时起床,晚半个小时睡觉。”在高中时,她白天是学生,晚上在餐馆刷盘子来贴补家用,用比别人多一倍的速度在两个世界里切换。命运似乎不能提供太多的选择,走出去,考上大学是李媛媛摆脱命运的钳制去往新世界的通道。父亲的离开,母亲的陪伴,经济的压力,支教老师的温暖,无数个人生时刻交叠在一起,变成了触发她一再向前的动力。
2016年夏天,她如愿考上了自己的第一志愿——成都师范学院。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李媛媛淋着雨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撕书,没有去和朋友玩,母亲给她做了顿好的,她也没有吃上几口,她心中有点小激动又总觉得有点不真实。“就觉得梦想又进了一步。”李媛媛告诉记者。
被大山环绕的尖山村。田倩摄
归雁反哺
2017年,已经上大一的李媛媛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拨电话的是王娟和汪继彬的老同学——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团委副书记吴辉。“老师告诉我,当年帮助过我的川队已经坚持支教10年了,问我有没有意向加入,再回到尖山村支教。”
这就是川队正在推进的“归雁计划”:让当地早期受过支教并已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成为川队的新志愿者,利用暑期时间再回到这片土地支教,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兜兜转转了10年,我做梦也没想到还有机会可以回到梦想开启的起点。”李媛媛激动地说。在川队的微信群里,李媛媛再次遇到了曾经帮助过她的汪继彬和王娟,10年间的107个赴川支教志愿者汇聚在此。在微信群里,老队员对李媛媛说你想念的人都在这里,李媛媛瞬间泪目。在当晚的朋友圈中,她写道:“10年了,我们再相逢,支教赋予我新的人生意义。”
2018年的暑假,李媛媛如愿踏上了去尖山村的路,坐在通往深山、一路颠簸的车里,李媛媛心里一直在想:回家了,回家了总该做点什么。
李媛媛正在给尖山村保利时希望小学的孩子指导功课田倩摄
书籍是通往远方的路
粉笔落在黑板上的触感,让李媛媛感到很踏实。她想过教孩子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语文。一次课上,她讲解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在她心中,就像保尔·柯察金这样不向命运屈服的硬汉,正是值得学习的精神偶像。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还问了她很多异想天开的问题,有个孩子问她:“老师,以后还会来吗?下次你上课的时候再给我们多说一点其他的的故事吧。”孩子看向她的那一刻,是最真的,李媛媛不知道他们以后会走上哪条路,但她记住了他们的眼睛。
这堂课过后,李媛媛觉得思路被打通了,孩子的话给了她不少启发。
在尖山村保利时希望小学有一个爱心书屋,这里的书籍都是每年赴川支教前川队征集到的爱心图书,是志愿者们从安徽一包一包扛到尖山村来的。10年间,图书室里已积累了满满三个柜子的书籍。“书倒是不缺,缺的是教阅读的老师。”李媛媛告诉记者,“书籍就是通往远方的路。”
在这之后,李媛媛成了孩子们的阅读导师,每次课堂讲授后,她一定会推荐几本书籍,引导孩子们去书屋寻找,并督促他们完成阅读任务。她她还想安排一个小型读书会,让老师和学生分享自己在书中看到的有意思的内容,真正把阅读变成孩子们的一种兴趣和爱好。
李媛媛一直相信,支教就应该是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的存在,抵达心灵的支教才可以走得更远。
在尖山村希望小学里,李媛媛分享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悟;“10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改变了,可不少孩子身上依然有我当年的影子,不想念书,想早早地出去打工,以为一个月一千块钱就是笔巨款,所以我教他们读书,想要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不要放弃希望,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了,他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知识真的可以让他们改变命运。”
李媛媛正在给孩子讲解诗歌。毛昊摄
“老师,以后还会来吗?”支教快结束的那几天,这个问题被孩子们反复问起。“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所以一定会回来的。”李媛媛坚定地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33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