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领略西递之美,描绘宏村之韵”实践团队在黄山市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徽州文化的探访活动。
实践成员在西递的合影
实践期间,15名同学各展所长,用绘画、摄影、采访和文字等不同的方式一步步了解徽州的民情风俗和发展概况。
绘徽州之韵
绘画组成员正在写生
绘画组的成员用油画和速写来描绘西递宏村和黄山的景象,将这个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用或抽象或具象的笔触表现出来。无论是云雾缭绕的远山,一碧如洗的天空;还是近处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粉墙黛瓦,高脊飞檐;抑或是荷塘里的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同学们欣赏徽州景色的美好的同时,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一生痴绝处”。
摄影组成员作品
摄影组的同学不仅将徽州极具魅力的自然景色定格在最美的瞬间,也用镜头记录下了徽州几个古村落居民的安逸的生活。石阶上的每一块青苔,屋顶上的每一块瓦片,它们似乎都在讲述着有些年头的故事……而那些朴素而温馨的生活场景,溪边浣衣的妇女,挑着竹担的老伯,又时常让人恍惚,莫非陶渊明笔下那个桃花源也是真实存在么……
访发展之况
除了画笔、镜头下的故事,采访组的同学更是听到了许多村民亲耳讲述的故事。通过寻访黄山,探访宏村、西递、南屏等古村落,小组成员从建筑、美食、徽商、手工艺和居民生活等多个角度对当地的居民进行采访,了解到许多有趣的习俗,也听说不少当地的奇闻轶事,让这个绝美的画卷更增几分人间烟火气息。
对当地居民的采访
为探索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采访小组选取了一位老人进行深入访谈。这位溪边垂钓的老爷爷在西递已经居住了五十五年,对黄山市的各方面都非常熟悉。退休之后闲来无事,以钓鱼为乐。老爷爷很热情地接受了同学们的采访。
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黄山市自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旅游业。几十年来,这里徽派建筑基本保持完好,几个古村落的房屋仍是当地村民私有,屋内可见从前大家族的气派。让爷爷有些惋惜的是,由于缺少新一辈继承人,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比如竹雕,已经几乎失传。
而说起古镇的商业化问题,老爷爷更是来了兴趣“相比国内许多古镇,宏村和西递并没有太多商业化的气息,这个原因啊……也很多。首先因为我们村子里居住的大多是像我这样的老人家,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来旅游,我们还是过我们的生活,有的在家门口卖点东西,也不是为了挣钱。而且这两个村子晚上就不对外开放了,不像有些地方街上很多酒吧啊特别热闹……”
同学们拍摄的黄山
老爷爷还向同学们介绍了黄山市一项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打锣封山”,黄山的天都峰和莲花峰交换对游客开放,每隔五年一换,交换时派专人串村走户、鸣锣警示,昭示禁戒规约。鸣锣时,还要在林区路口和山界竖立木碑和石碑,标明禁山的范围和方位,以保护当地的生态。
最后,老爷爷总结,“黄山市的旅游啊,其实发展不算太快的,我们这边山很多,景色好,但交通也是个问题……我既希望家乡通过旅游业能发展更快,又不想让她变成千篇一律的古镇。在中国,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商业化和保护当地文化特色的冲突,始终是个问题……”
谢别老爷爷,采访组的同学们感慨良多。环顾这个古朴安逸的村子,它正吸引着更多游客来体味它的美,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上不属于这个桃花源的气息……
思实践之得
终于,在晴和雨的交替中,在晨雾和晚霞的变换中,十天的实践,成为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这是一段大家一起实践一起画画的日子,又是一段大家分享快乐又碰撞思想的时光。
这里的每一寸美好,被绘在了纸上,也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中。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此次实践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提升美学素养的机会,徽派建筑的雅致和黄山怪石的奇妙都成了未来灵感的源泉。而十天贴近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是一次与平时城市生活非常不同的体验,人文关怀素养又何尝不是像这样的体验中积累起来的呢?
实践结束后,大家互相分享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的徽州,也相互交流对徽州旅游业发展对古城的影响,来自同样是古城的苏州、襄阳、邯郸等地的几位同学还同大家讲述了自己家乡类似的情况,对于古城发展的调研和讨论也还在进行中。同学们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尽微薄之力,也希望中国的古城能在保护完好且适应时代的前提下,让更多人来了解它们的历史底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22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