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捍•羌绣小分队的羌绣之旅
7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稀捍•羌绣小分队来到汶川水磨古镇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的发展现状。
进入七月,四川多地连续下暴雨。通往阿坝,黑水等地的汽车纷纷停运。原本准备前往阿坝茂县古羌城的稀捍•羌绣小分队考虑到安全因素临时改变计划前往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实践活动。
20日早上八点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中,汽车穿越隧道,跨越高桥,途径湖泊、水库、江河,风光秀美,山势崎岖。来自盆地的队员们连连感叹以前从未见过像这一路走来见到的高山。汽车途径映秀,队员们透过车窗看到了地震遗址,倒塌的楼层一角勾起了队员们对十年前那场地震的回忆。一路上阴沉的天气,沿山崖而下的泥水,曲折的山路也使队员们对此次实践之旅带有小小担忧。
到达水磨古镇,队员们先是按照计划分工,准备资料用具,再组队前往不同的方向进行采访。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对原住民、商铺老板以及羌绣手工作坊进行采访,询问有关羌绣的问题。发现原住民对羌绣有一定了解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羌绣技巧,能独立制作出羌绣产品。但在采访商铺时却发现商铺经营者基本上是外来人员,并且对羌绣了解不够,一部分商铺老板反映一般购买羌绣产品的都是川内游客,就算是旅游旺季来自省外的游客也不多。在调查羌绣手工作坊过程中,店主阿姨向我们透露一般来她这里的顾客都是来定制舞台服装,一套手工羌绣服饰大概几百到几千不等,价格主要依绣花的样式和复杂程度以及所用面料而定。虽是专做舞台服饰,不过阿姨反映生意还是不错的,经常会有订单,相比一般顾客群为游客的店铺而言发展得更好。
为期一天的调查在下午四点半结束,这一天稀捍羌绣小分队队员们近距离观赏了羌绣服饰,和当地民众进行了深度交流。在实践任务结束后,队员们自由活动参观了当地的美景。回到学校,小分队及时进行资料整理为后期宣传做准备。对羌绣产品和当地旅游的结合小分队总结出以下几点:
1. 羌绣产品品质差距太大,羌绣产品和非羌绣产品(旅游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绣花产品)混卖,而商家一概统称为羌绣。
2. 羌绣店铺档次不高,基本都是普通服装店的陈列和排放模式,不能突出羌绣特色,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3. 羌绣产品单一,一般为羌绣衣服、鞋子、围巾等,创新不够,其他羌绣产品严重缺乏,特别是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产品更少见。
4. 商铺经营者大多为外来者,对羌绣了解少,甚至不能分辨自己所买产品是否为羌绣。原住民商户数量少,产品为手工制作,但因销量少导致经营困难,并且基本上是个体制作经营。
5. 当地民众对羌绣的保护意识和宣传意识不够。
此次实践活动,不单单是探寻羌绣发展现状,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队员们也被精美繁复的羌绣深深吸引,对羌绣手艺产生了敬畏之心。水磨当地的风景和环境也是一大看点。古镇被群山环绕,破涛汹涌的寿溪绕镇而行;灾后重建的古镇保留了许多羌、藏元素,也将羌藏元素和汉元素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虽然因为天气原因小分队未能前往原定计划的茂县古羌城但是此次汶川水磨之行也是收获颇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10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