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生态小队在践行
---探究临安雷竹经营模式
前言
为了积极响应南京林业大学“百名硕博进百村,生态理念入万户”的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实现青年人实践基层的热忱,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的许梦璐、李东昌、任婷婷和吴炜组成的生态践行小分队于2018年7月17号到8月1号走进了钱王故里---杭州市临安区,在此开展了为期16天的雷竹林经营状况调研活动。
调研背景
雷竹又名早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因早春打雷即出笋,故名“雷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杭州市临安区等地采取以地表覆盖酿热增温为核心的集约经营技术,生产反季节笋,使雷竹出笋时间提早2个月,至春节前(1月份)。此时,市场鲜笋量少价高,因此雷竹覆盖栽培经济效益极其显著。以临安区为例,2016年雷竹早出覆盖面积4.7万亩,覆盖笋产值5.78亿元(平均亩产1.2万元,高的超过3万元),其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5%。因此,雷竹林的生产已经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部分农户对竹林的生产经营以量的扩张为标准,创造了高产典范。然而,追求量的扩张导致了竹林地的土壤以及周边环境发生改变。针对雷竹林集约化经营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展开了“美丽中国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之临安太湖源镇之行,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实践过程分五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专家座谈会(7.17-7.18)
7月17日下午初到临安,生态践行小分队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浙江农林大学,向竹类研究所所长桂仁意教授咨询关于雷竹经营问题。座谈会上,桂老师大致和我们介绍了临安的雷竹产业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队员们也针对自己关注的问题一一地向桂老师请教并认真做下了笔记。简短的交流取经之后,队员们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恰巧有这么一个契机,在桂老师的推荐下,我们团队参与了由浙江农林大学牵头的《浙江省经济林产业持续发展综合大调研》的座谈会,并荣幸地负责临安区雷竹经营调研这一专题。队员们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来之不易的机会,紧张的是担心自我经验不足,怕耽误整个调研大团队的行程。
第二阶段---问卷调研(7.19-7.20)
经过一晚上地相关培训,大家对问卷调查的形式和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雷竹林经营面积和方式的不同,我们采用了两种问卷调查表,分别为新型经营主体调查表和农户调查表。在为期2天的问卷调研过程中,我们跑往了2个乡镇4个自然村共40农户家。发出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100%。尽管问卷过程比较枯燥而且持久(一份问卷从开始到结束大约需要40~60分钟),加之天气又很闷热,容易使人暴躁,但大家都表现的十分耐心,一一为农户解答并认真填图问卷答案。问卷结束之后,稍作调整,队员们又投入到问卷互查的过程中,大家一方面在认真地纠正问卷上的错误,以便后期的数据录入;另一方面又畅谈自己在调研过程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尽管已是晚上,但大家对问卷负责的认真态度和热情丝毫不减。
第三阶段---土壤样品采集(7.21-7.22)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结果以及结合临安区林业局的“减肥减药”项目,我们实践团队一共跑往了临安区3个乡镇4个自然村,对4种不同肥料处理(竹笋专用肥、碱性肥、生物质肥和竹林袋装肥)共计40块雷竹林样地进行样品采集。一共采集了240袋样品(120袋土壤样和120袋竹叶样)用于后续的实验分析。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我们实践团队则负责土壤样品的分析。尽管采样过程十分艰苦,太阳毒辣,蚊虫叮咬,但这恰恰更能激发起大家艰苦朴素,埋头苦干的林业人精神。
第四阶段---土壤样品分析(7.23-8.1)
在接下来的10天,我们实践团队在浙江农林大学智能实验楼对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共十个指标,具体为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以及阳离子钾、钙、钠和镁。在实验过程中,队员们个个充满着高涨的实验热情,怀着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起早贪黑,不惧困难与失败,按期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第五阶段---调研总结(8.1-9.1)
余下来的1个月我们实践团队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数据、材料、照片以及视频进行汇总和分析,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帮助,努力向校研究生院递交一份圆满的实践报告。
结语
通过此次“美丽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对临安区的雷竹产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为当地竹农献计献策,为美丽乡村建设献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真正做个学以致用的新型人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02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