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建筑大学皂角树下“互联网时代——非遗的多元化传承与实践”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皂角树下文化创意中心 作者:文/张丽阳 王慧彧 图/毛竹青

1.jpg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冲击着传统的乡村生活,也冲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探索互联网时代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传承与实践,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皂角树下文化创意中心社会实践团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黔东南地区是一个以苗侗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造就了黔东南璀璨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黔东南有39项53个保护点,是我国公认的非遗文化聚集地。

古老蜡染 坚守匠心

7月14日实践团队从济南出发,历经31个小时,于7月15下午到达贵州省丹寨县。7月16日,实践团队对丹寨县展开了走访与调研,了解了丹寨县的地理情况、自然风光、风俗习惯以及民族文化等的基本概况。次日,实践团队来到了丹寨县彩云间蜡染坊,参观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作品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是艺术与乡土文化的结合。蜡染作品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需要娴熟的手艺。蜂蜡温度的掌握、蜡油穿越蜡刀时流速的控制、线与粗布的接触以及精准涂制,都要经过专业的学习、练习后才能掌握。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将现代绘画元素,使蜡染作品更具创意。在这一过程中,大家更是深刻的感受到了蜡染独特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还发现,蜡染技艺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已由原有功利目的的主观印象转化为艺术与实用兼备的审美形式。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时,它已经实现了审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义。

3.jpg

我们在与与彩云间蜡染坊负责人进行交谈后了解到:现在掌握蜡染这项技艺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妇女,很少有年轻人去主动学习、传承这项技艺。负责人还表示非常希望能够与我们长期合作,将蜡染技艺传播到更多青年人中去,为蜡染注入更多活力,使蜡染更具生命力、创造力。随后,我们与彩云间民族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确定了长期合作意向,签署了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非遗传承与保护,说到底就是对传承人的抢救和保护。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传承人队伍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多活动拉近青年学生与非遗的距离,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培育继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丰厚土壤。

1.jpg

人情苗寨 传承非遗

19日,实践团队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和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清泉般闪光”的音乐和“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令成员们感受到传统歌谣的魅力,深深陶醉其中。参观古法造纸时,团队成员们为古法造纸技艺之精巧、成品之精美所感叹的同时,也了解到这项技艺即将面临消亡,亟需更多的人去保护与传承。高尔基说过:“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这句话印证了我国非遗文化残酷的现实。大量存在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工业文明、外来文化、商业浪潮轮番地冲击和侵蚀,瓦解、流失、消亡的速度非常惊人。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发展,手工类非遗技艺已经很难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以古法造纸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器所代替,几近湮没在市场的大潮中。我们意识到,应该主动承担责任,联合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力量,传承和保护非遗。

4.jpg

7月20日,实践团队马不停蹄的赶到了西江千户苗寨。只为了赶赴当地盛大的节日——“六月六”吃新节。苗族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苗寨浓郁的人文风情与自然美景相辅相成,让人忘掉城市的喧嚣烦扰。如此大朴无华的世界,难怪拥有那么多璀璨的非遗文化。实践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到,寨子里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大多是老人、儿童、妇女留守在寨子。谁能想到田园牧歌、世外桃源般的村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传统与落后的现实问题。尽管如此,苗族人勤勤恳恳、坚守初心,对祖宗先辈遗留的技艺永葆热爱,令人敬佩。但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不应该藏于深山、失落乡野。我们应秉持些“活态传承非遗”的态度,以达到非遗产业化的理想境界。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中,更好地用生活唤醒非遗,用非遗点亮生活,用非遗延续民族与自然的联系。

2.jpg

21日上午,实践团队踏上了回家的归途。此次“互联网时代——非遗的多元化传承与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这次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非遗保护的道路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与丹寨县当地社区、政府签署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设立了非遗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社区学习非遗技艺,并在教学基地开展“艺术介入乡村”实践。我们还完成了此次活动的一部宣传片和一份调研报告,为互联网时代非遗的传承与实践贡献一份力量。并且实践团队后期会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为非遗文化做宣传,将现代因素融入进传统非遗文化中,制作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苗族非遗文化创意产品——使传统工艺注入时代文化气息和元素。

行走的越远,责任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明的骄傲,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为维护民族文化血脉而努力。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流失,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不落后,是当今社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要求,也是我们应该牢记的文化使命。当我们让这些在岁月深处闪耀的非遗,成为现代生活的滋养,就一定能在对器物之美、工艺之美、匠心之美的重新发现中,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0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浙商大学子在这个暑假做了一生难忘的事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一旅阳光”实践团来到建德的第11天。志愿者们迎着清晨的日光,满怀热忱,来到教室开始了新一天的支教活动。风声、蝉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伴随……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行政管理查看全文 >>

童梦十载,山水相约,浙商大学子用十年时间做一件事

7月8日早上7点,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退伍军人服务站内,挤满了志愿者、小朋友和家长们。今天是“一‘旅’阳光”暑期夏令营正式上课的第一天,许多小朋友和家长7点不到就来到了教室。志愿者……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一旅阳光”实践团查看全文 >>

做彼此生命中的一缕阳光, 浙商大学子远赴建德陪伴留守儿童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今天是浙江工商大学“一旅阳光”实践团在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支教的倒数第二天,闭营晚会在夏日的蝉鸣中拉开序幕。清晨,志愿者和小朋友们都比平时更早地来……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一旅阳光”实践团查看全文 >>

访三都新和,助振兴之梦

实践队成员通过阅读电子文献、新闻报道寻找新和村的相关资料。在大量的资料中,新和村以它的西红花产业、伞架厂产业、“全国文明村”的荣誉引起了实践队的注意。实践队对建德市三都镇新……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知始于行 行成于知 “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实践团实地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新和村,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下辖村,位于集镇以东2.5公里处,交通十分便捷。7月5日,实践团正式出发前往杭州建德新和村,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第一天,实践团大致游览了村庄……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之路中的青春力量 浙商大学子深入新和村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实践团来到的是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村委会的干部吕桂芳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绍了村子的大致情况:全村有常住居民户405户,常住人口1430人;有耕地面积……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深入调研,数字赋能,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 助力振兴梦”实践团助力

7月20日,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继续在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进行实地调研。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自然环境优越,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好,是种植……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入秀美新和,探产业振兴,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 助力振兴梦”实践团

新和村位于三都镇东南部,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7亩。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拥有柑橘、西红花药材、茶叶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全村共有442户,总人口……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探寻红色根脉,传承天福山精神——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

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实践之旅,他们走进天福山,深入挖掘这片土地上的红色…

重视社区煤气安全,共筑和谐美好家园

为了提升社区居民对煤气安全使用的意识,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25年1月20日,曲…

寒冬暖行:社区清扫中的青春力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街道上不…

金融知识润童心,安全意识共成长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队员与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携手黄渤…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沉痛却又激昂的红色历史

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前往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在这里,一段沉痛却又激昂的…

最新发布

扬帆起航——记校团委国情观察社会实践队
在经过近一个学期密锣紧鼓的积极筹备后,校团委国情观察社会实践队的下乡之旅正式拉开序幕。团队由指导老师刘佳兴和15位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组成,这是他们第二次来到茂名市化州市南盛街道蒲山村,开展为期13 …
青岛科技大学“精确扶贫”调研小组赴宋庄 实地考察新农业发展模式
社会实践队员们来到宋庄观摩考察学习,宋庄经过一系列扶贫项目的投入,逐步形成了多种项目共同扶贫。在这些扶贫项目的共同作用下,宋庄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青岛科技大学“精确扶贫”调研小组 实地考察光伏板的安装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定陶区光伏发电助“精准扶贫”调研小组经过对当地村民的走访后,调研小组分别来到光伏板村民家中的安装现场和田间的安装现场,来了解安装过程。…
法治扶贫进校园,星火感动永相传
  在去年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我们分析总结调查数据,发现当地群众的法制意识尤其薄弱,这也是阻碍当地扶贫政策推进的重要原因。今年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在当地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普法活动,将法律知识与生动的宣 …
“安得广厦千万间”——华中科技大学经纶济世调研队调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讯稿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纶济世”调研队于2018年8月3日正式完成了其全部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任务。在调研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和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三地过程中,调研队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热情接洽与积极配合,同时调研队也取得了丰厚的调研成果。…
“药”治吾水,“药”对你说
  为宣传五水共治,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7月17日,温医大药学院“药”你成长夏令营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了“‘药’治吾水”以及“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两节课。  上午,志愿者将与“五水共治”相关的知识 …
温医大药学院实践团员代表参加陶山镇河南村党建活动日
  每月16日是陶山镇的党建活动日,党员活动日旨在搭建党员活动经常化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来自陶山镇河南村的李成林书记的带领下,7月16日晚,温医大药学院“绿水清食,药爱传承”暑期社会实践 …
最美邂逅:安徽师大学子携手退休老教师相遇互联网+
在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的同时,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年轻的时候学识丰厚,著字百万;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与时代脱节。为了帮助这些老教师们使用智能手机,关心他们退休后的生活,给他们带去温暖与支持,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夕阳e路”爱老敬老社会实…
山东学子三下乡:探寻休闲农业特色发展之路
安师大学子拜访退休老教师:夕阳e路,师生共勉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无论生活的路有多远,学子的身后,总有老师注视的双眼。生活在知识的丰富中多彩,岁月在老师辛勤的汗水中盛满。为了不忘老一辈教师们的辛勤付出,也为了更好的传承师大精神,暑假期间,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夕阳e路”爱老敬老实践团队的志愿者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