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七月上旬,由武汉大学的各学院学子组成的实践队伍走出校门,走进青海,进行以“踏丝绸之路新征程,寻中华文化新符号”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以传统美食文化为切入点、发掘民族文化、探究地域符号,以此深刻解读新时代中国文化新形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驼铃千年,东西变迁
青海在古今丝路之上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而实践队伍选择通过美食文化的方式调查研究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文化的变迁。青海丝绸之路是平行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古代通往西域的丝绸南路。此道在魏晋南北朝和宋朝是中西交通的主干道,沿途不少军事据点、宗教史迹、遗迹至今尚存。如今,这条丝绸之路沿线已修建了宽阔的公路,为考察古迹、游览风光提供了方便。在这伟大的丝绸之路上也包含了当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美食文化,而其中的面食更是青海美食无以复加的宝藏。青海多草原,饮食中包含草原牧民的底蕴,同时又有宁夏乃至新疆的面食精髓。一路上,同学们通过富有特色的面食中,体会到了青海牧民的豪爽还有那高原上的那份豪情。
古韵长存,新景灿烂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资源还积淀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鲜元素的涌入,而饮食文化也有了不小的改变。武汉大学的实践团队采用走访、问卷的形式开展了一份调研。在街头的采访中,一位同学说到:“这次的实践虽然是以美食为题,但是我们更多感受到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一份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不过当地的美食还是最让人留恋往返的。”随着采访的进行,队员也感同身受,不禁陶醉在美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而通过实地走访,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当地居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骄傲之情,同学们一边走访当地居民,一边记下具有特色的文化故事。
思韵之情,面食文化
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对这一次暑期实践活动都高度重视。而这次,同学们认真考察了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面食文化。“我对面条毫无抵抗力,一天不吃面条就难受,总感觉没吃饱。”正在找面馆的一位先生告诉记者,家里全家人都爱吃面食,每天都会做上一两顿,不然大人小孩总喊饿。他还说,青海受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从来不产稻米,以小麦、大豆、青稞等为主要农作物,由于这些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各种面食大量出现,青海人渐渐养成了吃面食的习惯,不管是心理还是肠胃消化系统已经习惯接受面食,把面食当做一日三餐的主食。而且青海冬天苦寒,身体需要大量的热量,而面食能够快速满足身体的需要,增强体质。了解了青海饮食文化底蕴后,同学们也放松下来,开始细心品尝,体会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随着实践活动进入尾声,同学也感受颇多。一个地区的文化中,饮食文化虽然不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但是因为贴近百姓生活,或者说就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在品鉴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是体会当地的文化,而这就是美食文化最具特色的地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6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