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牵着爱,心连心温暖情。在泾县昌桥乡孤峰村,一望无际的田野深处,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引人注目,这里就是附近留守儿童的“家”——王直助教中心。到今年夏天,王直助教中心已经历20载风风雨雨。目前,王直老人将主要工作交接给王直助教中心分部泾县私立志成学校王少游王校长。2018年7月18日至23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关爱教育志愿团队赴王直助教中心分部泾县私立志成学校开展了以“挥洒知识甘霖,泾县科普之旅”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开设了五门课程,为留守、贫困儿童开启了趣味横生的科普教育之旅。本次支教之行的目的是通过授课、家访,给留守儿童带去一份光明,一份希望。
图1 志愿者团队、团队指导老师李权与王直老人、王少游王校长合影
一、初探实验,精彩纷呈
科学实验课上,志愿者让孩子们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配色原理和神奇的吸水树脂。课上,孩子们主动与志愿者们一起操作完成实验。他们通过多种颜色不同比例的混合,感觉和认识到世间的五彩缤纷;通过改变加入吸水树脂中水的量,看到了新型材料的迷人之处。此外,志愿者还给孩子们讲解了简单的酸碱知识,并教他们运用PH试纸判断酸碱溶液。据了解,孩子们几乎没有上过科学实验课,这堂课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打开了认识科学世界的大门。
图2 志愿者与孩子一起操作完成科学实验
二、玩转数学,趣味横生
志愿者首先通过伽罗华的Π迷案来激发孩子兴趣,随后为他们讲解趣味数学题。趣味数学题从身边的数学中入手,引导他们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看似简单的数学趣味问题实则蕴涵着诸多陷阱,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之下,他们逐渐找到找到了问题的突破点,轻松解题。
图3志愿者在给孩子进行数学题辅导
三、浅尝化学,硕果累累
化学课上,通过讲述易懂的历史趣事,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古代化学炼丹术的发展史、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并且利用科学知识讲述豆腐的制作原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孩子们积极求知的态度,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图4 志愿者在上化学课
四、阳光体育,活力无限
烈日炎炎下,志愿者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了羽毛球发球的正确姿势,与孩子们挥舞球拍,挥洒汗水,与孩子进行“2V2”篮球对抗赛等体育竞赛。简朴的乒乓球桌、不够宽敞平坦的球场上处处留下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志愿者在引导孩子们塑造健康体魄的同时,也重温了与童真的生命在一起的快乐。
图5 志愿者与孩子在操场上体育课
五、悠悠乐曲,以歌传情
志愿者在音乐课上为孩子们带来吉他与口琴伴奏,与孩子们一起合唱《虫儿飞》、《送别》等经典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充满童真,舒缓的吉他声、悠扬的口琴声、纯真的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夏天里最动听的声音。合唱后是志愿者自弹自唱的《老男孩》以及3名志愿者和2名同学合作表演的《小幸运》。“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这些孩子们便是志愿者最想留住的幸运。
图6 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唱《虫儿飞》
六、家访之行,温暖童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孩子,志愿者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家庭走访。从私立志成学校出发,经过近1小时的车程才到达王涛家,很不巧的是王涛不在家,只有王涛的父亲和母亲在家。房子面积极小,院子勉强足够走动,四面是几近破败的矮围墙,残破的旧铁门用铁丝缠绕着才勉强锁上,门口放置着一辆简陋的垃圾车。庆幸的是,现在王家的情况因为得到上海好心企业家的资助稍有好转。“他成绩很好的,数一数二”,“白天他就自己烧饭,晚上我们会做”。说这些话的人是王涛的父亲。从王涛父亲以及老师的口中得知,王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孩子,经常帮助父亲工作,减轻生活负担。性格内向的他,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王爸爸谈及儿子时充满了自豪,优秀的儿子成为王爸爸艰难生活的最大的安慰和全部幸福的源泉。
即便生活如此困苦,他们让大家见识到了所谓的“人穷志不穷”。在给王涛带去的水果、牛奶、文具中,而王爸爸只接受了文具,婉拒了其他物质。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驱车前往王涛的外婆家寻找王涛。
在此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去温暖那些家境贫寒却奋发向上的孩子,守护他们幼小但坚强的心灵。
图7 王涛父亲收下志愿者给王涛的文具
图8 志愿者团队与王涛父亲合影
为期六天的支教于7月23日结束,孩子们在告别仪式时在横幅写下“你们毕业要回来看我们!”。短短的十个字,道出了留守儿童对他人陪伴和关爱的渴望,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不仅是物质上的补给。孩子们不应止步于所生长的土地,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空。即使生活如此艰辛,即使前路如此坎坷,孩子们眼睛里仍然有着光亮。愿淳朴与真诚,永远挂在他们的脸上。
图9 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0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