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直播的往往不是课堂实录,是公开课,是作秀课。”小学教师何文文就课堂直播说道。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直播显示出自身压缩时空的优势,自媒体直播也成为了大众创业的一种方向。而当直播遇上教学,当直播被搬进课堂,会发生什么?
课堂直播的“告捷”?
黄超,兰州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的二年级语文教师。他班上的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经过家委会的协商讨论,家长们认为要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于是今年秋季一开学,黄超便将直播带进教室。
“黄老师课堂直播”的消息一经传开,大家纷纷前来“凑热闹”。一节课短短40分钟,超过300名观众如潮水般涌入直播间,观看小学生的语文课。
新浪网友@藏在果汁里认为:这......老师和学生都容易分心的。@zsh4720说:“一个教师,不与学校当局打招呼就直播,是够开除的了。”
尽管如此,参与直播的部分家长不断“点亮爱心”“送出映票”,以此表示对黄超的支持、认同。此次直播,让黄超收获了100个粉丝,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大规模“涨粉”。部分家长表示对课堂效果相当满意,认为“教学直播”能带给他们见到孩子课堂表现的机会、走近孩子的捷径、缩小与孩子隔阂的途径。黄超也发现:“课堂效果不错,学生觉得有家长关注着,上课更加认真。”
“百度知道”一名网友就“直播课堂的推行度”说道:“现在直播很流行啊,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浪网友@馨-杳为黄老师发声:“敢直播的老师,教学能力一定不低。好多都觉得这样老师就占了大便宜似的,有没有想到同时也得承受大压力呢?”
就这样,在两种声音下,第一二次直播顺利地进行。互联网进一步实现了与教育的融合,以“课堂直播”的方式,打开了教学方式的“新大门”。
然而,精心“装潢”的“新大门”仅为黄超开放了三次。
当黄超完成了第三次直播时,他“课堂直播”一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各大媒体官方微博进行报道、转载,使得黄超“引人注目”。直播教学课堂不是“新名词”,它已成为某些教育机构盈利的方式,可此次,“黄超直播”作为“引火的纸捻子”,引发了舆论的火焰,并将争论焦点指向“小学教师黄超”“教学直播”。大家纷纷表态,各自“站队”,网上众说纷坛,利弊交织。
用百度词条对“事不过三”一词的解释:“一个人所遭遇的好事或坏事,不会超越一定的数量,终究它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来形容黄超的教学直播,虽有些许残酷,但现实便是如此。
直播课堂,迎来“刀光剑影”
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钱财物固然重要,但是否所有人都视功利如命?
因直播具有商业属性,通过家长“看直播,刷礼物”,让老师赚取外快,便有家长认为黄超“直播敛财”。黄超班上的一名家长表示:“是不是我不刷礼物,老师就不好好照顾孩子了?”黄超面对这种说法是委屈无奈:“三次直播获得的礼物,仅能兑换12元现金。其中贡献最大的‘土豪’还是课题组的同事。”“一清二白”的黄老师,直播目的更不可能是敛财获利了。
反对声音中最响亮的,莫过于“呼叫”保护孩子的隐私,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家长担心视频公开观看,具有安全隐患。孩子隐私就这么“赤裸裸”发布在网络上?一张直播截图便可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为保护孩子的隐私,他们选择对课程直播说“不”。
也有家长反映,在视频“监控”下,孩子们被隐形的“锁链”约束,故意表现地乖巧、听话,而这一“好学生”的背后,则是孩子背负的心理压力,无法真正投入课堂。“暗中观察”的滋味并不好受,“暗中观察”的方式在现今也升级为正大光明地“看直播”?不是门前窗后的“偷窥”?
新浪网友@风之无双认为,直播意义何在?管得太多了吧,问过孩子们的感受了吗?有的老师想赶赶潮流,直播自己就行了,别对着孩子。
同为小学教师的何文文则明确表示:“能直播的往往不是课堂实录,是公开课,是作秀课。家长想了解孩子的渠道很多,比如通过班级群直接和教师沟通,或者在家长开放日走进课堂。这种用摄像头代替教师营造课程教学秩序,是‘懒政’的体现。
舆论利剑交织,“黑红脸”各有说辞。
新浪网友@御书思学评论道:“我认为直播教育没什么不好,中国教育水平低,通过直播教学,能够让很多无法接收高质量教育的孩子也能像城市里受教育的孩子一样,获得优质教育。”
“朗诵课文时,声音洪亮,举手也更积极了。”这是黄超班上的家长林一对自己儿子课堂表现的评价。在她看来,家长通过直播参与教学,比从老师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更客观全面,能更直接地参与孩子成长。儿子从以前不敢举手发言、不敢表现自己,到现在更为勇敢、积极,正是源于直播后自己对孩子的及时地引导、耐心地谈话。
直播叫停,就这么结束?
引起争议的课堂直播,在第三次进行后,被校方紧急叫停,通过直播平台上传的视频也一并下架。对此,黄超所在的学校表示,黄超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点是好的”。
“生命力”只有三次的“黄超直播课堂”,迎来了结局,也引起了教育发展的深思。将
“直播教学”带入人们视线。
东北新闻网作者王颖发表《小学教师直播课堂,谁来为学生的隐私保驾护航?》一文,其中论述道:“我们口口声声是为了教育,为了孩子。关注孩子不等于监视孩子,不等同于限制孩子的成长。在直播课堂上监视孩子,反而适得其反。”以尖利的言辞指出了课堂直播的不足之处。《法制日报》表明:老师直播课堂教学步子迈大了。“互联网+教育”从长远发展而言,不会排斥更不会限制直播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直播应走半开放的路子,制约观看者身份。
课堂直播”作为“新生”,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或是或非。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它需要更多时间去探索、学习。
新浪网友@风动云飞评论道:“墨守成规就是安全岛,悲哀。”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给予认可。长江网认为:直播课堂确实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视角,至于孩子隐私如何保护,还要靠合理的引导。高级教师齐泽洪的博客里说道:“对课堂直播不妨多一点宽容,这种‘微创新’恰恰需要鼓励,让它借着互联网的翅膀,突破教室这个固定的空间。”
面对直播引发的舆论狂潮,有着8年教龄的黄超不做过多争辩,只坦言道:直播上课对他也是挑战。为呈现最佳效果,他也做了充分准备,创造让孩子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
课堂直播,黄超的“打开方式”或许是急于求成,或许是考虑欠佳,亦或许是盲目追随......课堂直播被叫停,他也并没有太在意,依旧在思考如何让家校共建成效最大化,探究课堂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
http://www.dxsbao.com/news/75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