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时代的大师:沃尔特·克朗凯特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 原创作品 作者:陈锦兴

时代的大师:沃尔特·克朗凯特

文/陈锦兴

“他的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美国人再也不会像当年信任克朗凯特那样去信任一个新闻记者。没有一个主持人,没有一个新闻记者,能再次拥有那样的公信力”。

——《华盛顿邮报》那个“最值得信任”的人去了

2009年7月17日的晚上,92岁的沃尔特·克朗凯特平静的躺在曼哈顿家中,做与世人最后的告别。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现在得走了……”少了平时播报的铿锵有力,但没有显出挣扎和痛苦,平静得一如他在电视节目时的结束语那样:“事实就是这样”。事实就是这样,这位享誉全球的美国“主持人之父”、美国新闻界的传奇和偶像级人物、“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在这一天与世长辞。

克朗凯特逝世次日,奥巴马称赞他:“像家人一样,让我们相信他,而且他从未让我们失望。”影星乔治·克鲁尼则表示:“我恨没有克朗凯特的世界。”

“他今年身体一直不好,5月就进入了弥留状态。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早晚要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副总裁皮特·赫福德这样说道。赫福德与克朗凯特共事十多年,一直保持着私人友谊。对于他,赫福德的评价是:“对于美国观众而言,克朗凯特就是最温馨的回忆。”伟人终要逝去,温馨的回忆最终也会停止,如同克朗凯特的声音,在这一天戛然而止。

逝世之前,克朗凯特偶尔会从乔治亚或缅因州的海岸出发,坐上他的Wyntje号游艇吹吹海风……这是克朗凯特向往的生活的一部分:“在夕阳落山前,将小艇停靠在无人的港湾……躺在摇摆的船上,倒满一杯红酒,看着星空,然后安静的等待夜幕的降临。没有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的事了。”他说自己每天渴望做的一个白日梦就是:能驾驶他的船,离开这个“每天充斥着痛苦的世界。

事实就是这样,克朗凯特代表着美国一个时代的声音。他用一生来恪守“准确与诚实”的信条,使得美国人民的心与他连在一起。作为上个世纪对美国新闻界影响最大的传奇人物,克朗凯特的播报成为与“公正、客观、诚实”播报的典范。

事实就是这样,他曾带领自己的团队站在胜利的顶峰:在1962至1981年间,克朗凯特主持的《晚间新闻》收视率在同类节目中首屈一指,收视率居美国电视业榜首长达21年。每晚约有2000万人观看他的节目。电视新闻主持人“anchor”一词,也从1962年克朗凯特出任《晚间新闻》主播后开始使用。

事实就是这样,他是那个时代“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在1972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克朗凯特超越总统,获评“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人们即使不信任总统,也要选择相信克朗凯特。从炮火连天的二战,到“肯尼迪总统遇刺”、“宇航员登月”再到抨击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揭穿尼克松政府“水门事件”丑闻和满是谎言和腐败的“越南战争”……他几乎曾报道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的重大事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之中,克朗凯特树立了一般记者难以企及的典范。

美国人说:“他是那个不安定年代里最让民众感到安定的声音,是最可信赖的人。”

踏上那条“投递一生”的线路

克朗凯特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约瑟夫市,6岁时便在街头卖报纸,中学时曾在《休斯顿邮报》打过临时工,那时候他的任务是每天在上学时给沿路的邻居送报,那是一条专属于他的报纸投递线路。克朗凯特曾说过:“那也是一份印着自己文章的报纸”。而正是这样的一条投递线路,他在上面走过了自己的一生。1930年,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加入梦寐以求的《休斯顿新闻报》,年仅14岁的他从得州大学辍学,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被KCMO电台看中,开始在电台解说橄榄球比赛并展露天赋。而KCMO的操守是克朗凯特所不能忍受的,年轻的克朗凯特最终选择离开电台,并于1937年投奔合众通讯社。

合众社是他的归宿。在这里,克朗凯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且接受了职业记者训练,这让他学会了怎样准确报道、精炼写作、快速发稿。这些都给他的职业生涯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克朗凯特报名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登上了美国德克萨斯州号战舰。他拿着摄像机,来回穿越在炮弹横行的交火线间,时刻在枪林弹雨间找准机会,向电视机前的美国人民发回最真实的现场报道。即便背后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他也仍旧保持着一贯干练的报道风格:真实、精炼、沉稳,很快,他便成为二战最有名气的战地记者之一。当时新闻界的大师爱德华·默罗,一直默默把目光放在这位年轻的战地记者身上:“他能够去任何地方,从事任何报道,即使是需要搭乘一架战斗机去做现场报道。”爱德华曾邀请过克朗凯特加入自己的团队。但克朗凯特拒绝了这位CBS(哥伦比亚公司)传奇人物的邀请,并表示将潜心服务于合众社。直到战争结束后,克朗凯特报道了“纽伦堡审判”并从莫斯科报道了“冷战”的开始,再度受到业界关注。爱德华·默罗再次邀请他加盟全新的电视行业,克朗凯特才最终选择了加入。

1951年,在选择加入CBS的电视业后,克朗凯特首先在华盛顿新成立的WTOP电视台担任首席记者,并同时主持节目《目击现场》在此期间,他的播报才华展露无疑,被称做台里的“万事通”,并报道了赫鲁晓夫访美、原子弹爆炸等重大事件。

在1962年,CBS的另一档节目《你就在那儿》令克朗凯特的名声再次得到了井喷式的张扬。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节目结尾他那令人熟悉的结束语:“这是怎样的一天啊?这一天和所有的日子一样,充斥着改变和所有照亮我们时代的事,而你就在那。”

作为节目的当家人,他的要求一向严格,甚至于到了苛刻的程度。 “你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信源可靠吗?你核查过几次?”几乎所有与他共事过的记者都被他这样追问过。 “每条消息都应该得到再次证实,最好是三次。”赫福德形容克朗凯特是生逢其时“那真是美国电视新闻业的黄金时代”。所有的这些,在为46岁的克朗凯特迎来事业高峰的同时,也为克朗凯特赢得了巨大的威信

见证时代,目击世界六十年

克朗凯特最满意的报道莫过于1963年11月22日,对于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的报道,当年这场最大的难点便在于,在当时大家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处理这样一场突发事件。

消息传来时,CBS新闻部没有一个人,那时正值午饭时间。当克朗凯特赶回新闻室时,丹·拉瑟已经在线上了“嗯……嗯……嗯……”半天,陆续赶来的同事们全都心急如焚的等待着最新的消息……

“这是一条突发新闻,我们可能要做连续的报道。”丹·拉瑟转过身说。

“要持续报道多久?”克朗凯特问。

“说不准,可能会持续很久”拉瑟回答。

中午1点40分,克朗凯特戴着眼镜,穿着衬衣,打断正在播出的肥皂剧《世界在转变》,向全美国人民报道了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德克萨斯州遇刺的消息,在这一时段,几乎整个美国电视台都是克朗凯特的画面。他坐在新闻台前,持续不断的更新着这一报道。在这一历史性的画面中,人们能看到有一只手不断的将一篇篇新的报道,或者是照片递到克朗凯特的手中。

报道持续了几个小时,克朗凯特压下一切未经证实的消息,镇定的坐在台前不断宣读着手中接过的材料,更新着实况。他频繁的摘下眼镜,看着钟,似乎在压抑着心中掀起的情感巨浪。直到下午2时38分,克朗凯特悲痛的向世人宣布:“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之后他沉默片刻,摘下眼镜,轻拭眼角的泪水,望了望墙上的钟……此时此刻,他沉痛的心情和所有美国人民的一样。

1968年,克朗凯特在越南战争中,乘坐美国战机做战况直播。在1分30秒的现场直播中,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美国已陷入越战泥潭,我们在打一场赢不了的战争”并称越南战争充满了“谎言和腐败”。美国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在听到克朗凯特的言论后,沮丧而悲伤的对自己助手说:“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的中间阶层。毕竟,这不是一位年轻鲁莽的记者,而是一个资深的二战记者,一个无可厚非的爱国主义者。”

整整一年多,约翰逊都在为自己那场“赢不了的战争”而付出代价:失去美国民众的支持。当约翰逊声明不会再参加总统连任竞选并提前终止越南战争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克朗凯特的影响。而当克朗凯特抨击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时,同样也几乎没有人质疑他的真实性。

“下课喽!”然后静待夜幕降临

克朗凯特的声名鹊起也为他赢来了更多的名利。赫福德说:“他身上有一种魔力,普通人喜欢他,有钱人以邀他出场为荣誉。”克朗凯特最拿手的一个游戏,是和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他总能逗得他们哈哈大笑,但在公众场合,他却总是慎言慎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1980年2月14日,64岁的克朗凯特在节目《晚间新闻》中播报了自己退休的消息。“对于这一刻,我准备了好久,但当它真正来临时,我又有些惆怅”。所有美国的观众无不大吃一惊。《新共和国》杂志评论道:“这就好比把乔治·华盛顿的头像从美元上撕下来一样。”

当时CBS给出的解释是:“所有员工必须在65岁时退休。”但据赫福德透露,公司是为了留住合同到期的新人拉瑟,才做出让拉瑟顶替克朗凯特,接手《晚间新闻》的决定。并且当时的拉瑟,在业界已小有名气,早已成为各大公司争抢的对象。

于是CBS找到克朗凯特,表明了意见。“老实说,克朗凯特不太喜欢拉瑟,认为他太过于急功近利。当然,拉瑟也没喜欢过克朗凯特。在他认为,克朗凯特早已过气。这是圈内人都知道的事。”赫福德说。

最终,克朗凯特选择尊重CBS的决定,让出了自己的位置。但作为补偿,台里认命他为董事。克朗凯特认为,这将使他拥有更大的权力为CBS做出决策。他开始着手为CBS打造一系列全新的纪录片。赫福德说:“事实上,克朗凯特从未真正考虑过退出。”然而,令人感到无奈的是,不久后CBS进行大规模人事调动。为了力捧新人拉瑟,避免产生竞争。CBS做出决定:禁止克朗凯特在任何节目中出镜。大受打击的克朗凯特愤然离职,决定永远的离开CBS。

之后的几十年间,新闻界内风起云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这些重大的事件和变化背后,观众再看不到克朗凯特熟悉的身影。

克朗凯特曾在2006年的新闻发布会上感慨:“在我告诉自己将在65岁时离开CBS的消息时,此后的24个小时里,我便开始后悔,此后我天天后悔。”

“关于这个决定,我想他肯定后悔到死前的最后一天”赫福德回忆到。

“下课喽!老先生将手中的稿纸一丢,开心的大喊到”采访过克朗凯特的杨澜,在她的博客中这样描写他的最后一次播报。

http://www.dxsbao.com/news/739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青春建功传精神,寓教于牌践使命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青年团员勇担时代使命,推己及人服务群众的思想,11月5日,福州大学信息管理于信息系统一班团支部成员立足团员岗位,从实际出发开展了楼号牌助力传精神活动。…
“心系埠子,情系留守”筑梦青年志愿系列报道(二)——乐于奉献,传递温暖
2017年10月21日下午一点整,文理学院团总支逐梦青年志愿者满怀热情地来到埠子镇,帮助那里的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进行辅导。…
携程虐童事件下,谁为“宝”而“保”
对携程虐童事件中网友的言论判断进行舆情分析。…
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墨传计划”活动顺利完成
12月1日上午,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历时八天的“墨传计划”赠书活动在兴隆山欣园西门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分为捐书和领书两个部分,实现了书香的传递,为旧书赋予了新的意义。 …
德州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举办汉字听写大会
德州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于12月1日晚在求真楼3009教室举办了汉字听写大会。 …
行笃之旅,践行发扬绿色道德
为增强青少年儿童环保意识,2017年12月1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5级教育学班团支部携手校绿色环保协会环教部及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福州市晋安区长河路小学开展了主题为“行笃之旅,践行发扬绿色道德——感谢大自然的馈赠”的团日活动。…
山东大学机械16.3集体聚餐
机械16 3集体聚餐 2017年11月23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6 3集体聚餐在上善坊成功举行。除了已转去工业设计的三个女生和一个受伤住院的男生,其他人都参加了。此次聚餐是自机械16 3成立以来第一次集体去校外 …
“美好青春我做主”2017红丝带青春校园行走进湖南师范大学
(通讯员 程菲 赵翘楚) 11月30日下午,“美好青春我做主”2017红丝带青春校园行于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正式举行。此次活动以“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为主题,旨在普及艾滋病的 …
福州大学2015级经济学团支部开展“学习十九大·全面促成长”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同学们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引导大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2015级经济学团支部于11月30日开展了“学习十九大·全面促成长 …
农业工程学院男子篮球队于“迎新杯”篮球联赛中再创佳绩
农业工程学院男子篮球队于“迎新杯”篮球联赛中再创佳绩  本网讯(通讯员宁冰玉 文刘江峰 图)11月29日晚,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男子篮球队于学校中区体育馆迎来了南阳师范学院“迎新杯”篮球赛的关键一战 …